• 1

                                                                        • 2

                                                                        • 3

                                                                        • 4

                                                                        齊魯工業大學

                                                                        當前位置:考研招生在線 > 考研調劑  > 考研經驗

                                                                        二戰西安交大新傳,初試400+超干貨經驗分享

                                                                        時間:2019-04-24     編輯:考研招生在線
                                                                         摘要:新聞傳播專業作為比較熱門的專業,每年在報考的過程中,都會有很多的同學報考,不管是跨專業還是本專業的同學,都可以看一下這篇新傳考研400+的超干貨經驗分享。

                                                                          個人基本情況介紹:本科北京某211院校英語專業畢業,大四的時候考上了北大的經濟學本科雙學位,一戰北大匯豐財經新聞專業初試分數400+,其中兩門專業課都135+,初試排名第10(當年招收5人左右),復試被刷;二戰西安交通大學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初試分數同樣400+,其中專業一126,專業二137,復試成績加總后排名第3成功上岸。

                                                                          ►目標院校選擇

                                                                          首先說一下為什么第二年選了西交大?其實是因為畢業一年后我就與現在的老公結婚了(害羞臉),然后因為我先生在西安穩定了工作,同時我倆在西安逐漸地安家穩定下來了,所以我就準備考回西安,既可以滿足自己的學業追求,也可以方便照顧自己的家庭??赡苁且驗榈谝荒昕急贝髤R豐的經歷讓我對自己比較有信心吧,也可能是因為自己名校情結嚴重,所以就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集中了西部最好最多資源、最優秀的院校——西安交通大學。之后也在開講啦看到過西交大校長王樹國教授的經歷講述,感覺很震撼,校長的很多講解讓我對西交大有了新的認識,同時對這個學校有了更深的認同感,所以之后考研過程中也沒有什么猶豫,就只想考上。

                                                                          所以在這里也要說一下,對一個學校的認可度、十足的認同感是十分重要的,同時最好在暑假結束之后就不要再更換目標學校了,不斷地糾結和飄搖不定會浪費很多時間,也會讓陷入無端的迷茫和自我懷疑期,與其糾結不如迅速準確地確定目標,并認可自己的選擇,然后多看書!多思考問題!總之,選擇目標院校既要考慮自身的實際情況,準確定位自己(這一點真的很重要,否則你會浪費很多時間,也就是有可能多考個幾年吧),既不要太好高騖遠,也不要過度糾結,選擇了就勇往直前。

                                                                          ►初試中專業課的準備

                                                                          因為自己有過兩年的新傳備考經歷,所以我就結合著說。其實新傳的知識都是相通的,雖然每個院校參考的書目會有所不同,考試的真題也不盡相同,但是事實上當你真正融會貫通后你會發現基本所有院??夹聜鲗I的題你基本都可以答上來并能夠答的很好。

                                                                          第一年北大匯豐的新傳考研學習經歷給我第二年的學習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也讓我將一些很難啃但很有用的書目全部都梳理總結出來,也讓我知道該如何學習新傳知識、如何思考、如何答題。因為第一年復試沒有逆襲,所以自己也總結了很多經驗,更加積極地看書拓寬自己的知識面與眼界,提升自己思考問題角度的多樣性,同時將專題也一個模塊一個模塊地進行思考、總結、梳理。

                                                                          1.專業課閱讀書目(按照我第一年至第二年閱讀的順序進行介紹)

                                                                          ►第一年:

                                                                          4月中旬—6月中旬

                                                                          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童年的消逝》:休閑與基礎讀物,很好讀,有利于跨考者對于新傳的了解、培養傳播學素養、產生興趣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最基礎的書目,適合剛入門跨考的新手,都是基礎知識,我看了2遍,第二遍梳理出一版筆記(第二遍在9月份讀的)

                                                                          李良榮《新聞學概論》:較為基礎的一本新聞學知識的書,有利于了解中外新聞學基礎知識,建議搭配圣才的筆記有重點的看

                                                                          6月中旬—8月底

                                                                          麥奎爾《大眾傳播理論》:很厚的一本書,內容很詳細豐富,但是我覺得可能是英譯中翻譯的問題,有些話看著很別扭、很啰嗦,所以我當了解補充讀物、去提升我的傳播學積淀與素養,沒有梳理內容,也沒有刻意去記某一個知識點

                                                                          舒德森《新聞社會學》:內容比較簡單的一本書,比較基礎,有利于了解美國新聞傳播與社會之間的關系,例子也比較生動,所以讀著很快

                                                                          劉海龍《大眾傳播理論:范式與流派》:傳播學最經典、梳理最清晰、有拓展性的書目,復習寶典,適合中后期復習使用,需要有一定的傳播學基礎與積累,否則很難啃,我自己看了兩遍+,最終以此為基礎按自己的邏輯梳理出了一本現在一直還在用的筆記(第二遍在9月份讀的)

                                                                          徐泓《新聞寫作教程》:非?;A而又通俗易懂的新聞各種體裁的寫作教程,案例很多,但都偏向于90年代的稿件,所以看起來也很快,當作讀完劉海龍大大的那本寶典的調節

                                                                          塞佛林《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傳播學理論歷史淵源與發展的梳理,同樣當作傳播學的補充讀物,有利于了解傳播學知識點的背景與細節,有一些知識內容是郭書和劉書中沒有的,或者只是簡單提了一嘴的,所以讀一下加深印象

                                                                          北大21世紀路勁財經新聞書系《財經新聞21講》:一些財經資深記者和企業中高層的演講分享與問答合集,讀后會收獲到對互聯網以及金融行業很多新的觀點

                                                                          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作為后期的休閑讀物,因為郭書和劉書中總是提到這本書,所以就花了三天時間粗略看了一下,作為觀點的補充

                                                                          李琨《傳播學定性研究方法》:講解簡單,閱讀難度比較低,作為研究方法的入門讀物,可以對接下來研究方法的學習做一個鋪墊

                                                                          9月初—10月中旬

                                                                          再讀了一遍郭書與劉書,同時這個月基本上都在總結筆記、歸納梳理

                                                                          曼紐爾·卡斯特《網絡社會的崛起》:好難啃的一本書啊,因為時間有點緊張我前面的部分粗略地讀了一下,然后把具體講“網絡社會”“無時間的時間”與“流動的空間”“彈性時間”等這幾個概念的部分詳細讀了一下,同時搭配相關論文和豆瓣書評進行理解,在理解現在的網絡社會和答題中都很好用

                                                                          李良榮《網絡與新媒體概論》:作為對新媒體與網絡新出現的知識的補充,但是素材略微又些陳舊,主要是網絡與新媒體發展太快,最好用彭蘭那本最新的

                                                                          10月中下旬—11月下旬

                                                                          風笑天《社會研究方法》、袁方《社會研究方法教程》:因為北大新傳很看重研究方法這一塊的考察,所以這個月重點攻克研究方法,主要是劃重點、理解、背!

                                                                          11月下旬到12月:

                                                                          傳播小王子《新聞傳播學熱點專題80講》:作為一個復習的提綱,我覺得不需要背誦他的觀點分析,最好當拓展以及自我檢測、復習、梳理使用,也就是劃出比較新穎的觀點,然后按自己的邏輯重新思考與分析

                                                                          董璐《傳播學核心理念與概念》:主要在后期當辭典使用,對新的概念進行補充,在舊的概念忘記之時方便查閱

                                                                          ►第二年:

                                                                          4月中旬—9月中旬:

                                                                          楊伯溆《超越孤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生存之道》:拓展讀物,加深新傳素養

                                                                          羅杰斯《傳播學史—一種傳記式的方法》:對傳播學淵源人物有更深的理解印象

                                                                          石義彬《單向度、超真實、內爆:批判視野中的當代西方傳播思想研究》

                                                                          克萊·舍基《人人時代—無組織的組織力量》:原名《未來是濕的》,很生動,因為在論文與教科書里經常被提到,讀后會對答題很有用

                                                                          德波《景觀社會》:其實比較難讀,很生澀,德波是情景主義學者,所以比較難理解內容中的一些思想,配合豆瓣書評進行閱讀理解,做題中經常使用相關概念

                                                                          胡泳《眾聲喧嘩:網絡時代的個人表達與公共討論》:拓展讀物

                                                                          丹·席勒《信息資本主義的興起與擴張》:丹·席勒是政治經濟學派中提出媒介帝國主義的席勒的兒子,因為自己對政經學派比較感興趣,當補充興趣讀物

                                                                          溫伯格《知識的邊界》:拓展讀物,讀后對整個互聯網世界的認識有了很大的提升,對后續答題、思考信息社會等概念的幫助非常大

                                                                          小結:有了第一年扎實的新傳基礎,這段時間就主要集中于課外閱讀,加深自己的新傳積淀與素養,自己本身也非常喜歡讀書,所以瘋狂地讀了很多書,其實還讀了很多社會學著作和反應社會現實的文學類經典小說,這里沒有一一列出。

                                                                          個人認為,首先如果你是二戰,同時一戰時也是認真復習過的,基礎知識還算可以,其實沒有必要特別早就開始應試沖刺式地復習,長戰線復習會讓自己很疲憊同時成長收獲也會很小,所以不如多讀一些相關的書籍加深你對這個學科的理解與認識,積累更多的觀點,或者去做一份相關的實習真實地體驗一下新傳的工作與現實發展(比如我自己第一年落榜后也去新浪微博實習了兩個月),或者去大學里聽一些感興趣的傳播學、社會學課程(比如我自己第一年落榜后在北大聽了一學期楊伯溆老師的新媒體與社會的課程,收獲很大)。

                                                                          其次,如果你想要初試成績、專業課成績很高,與別人拉大差距、對同一道題同一個現象有更深刻的認識、更獨到的見解,讓你的回答更有逼格,更有力量有支撐,那么在前期一定要多讀書,沉淀自己新傳知識素養的同時積累各種觀點,也許有些概念不讀相關的書也明白,但是相信我,讀了書后對某一概念的感覺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9月中旬—10月初:

                                                                          彭蘭《網絡傳播概論》:彭蘭一直是新傳屆的女神,所以這本書既非常的接地氣、對互聯網各種現象分析的特別全,而且觀點總結還十分有逼格,所以這本書堪稱網絡傳播知識的寶典,我自己是讀了兩遍,第二遍開始結合自己的專題與邏輯總結筆記,幫助十分大!

                                                                          2.需要背書嗎?

                                                                          我自己是從來都沒有背過某一本書的,因為真的不擅長背誦,覺得這個過程太枯燥了,我更喜歡思考、梳理自己的邏輯框架與筆記。首先我覺得單純機械性地背書會很痛苦,也會陷入背了忘、忘了背的死循環中;其次我覺得不是每一本書、每一個內容的安排、每一句話都是符合自己邏輯與習慣的,所以對于重點書籍我都會在第二遍總結筆記的時候完全把這本書的內容打散,然后按自己的邏輯、框架、思考方式重新總結與組裝一遍,然后在不斷翻看自己筆記的過程中記憶知識;最后我覺得單純地背誦書本內容是對別人觀點的復刻,而不是理解后自己的內容,我自己很喜歡加入自己在其他書本資料中看到的內容進行補充與理解,最后將知識變為自己大腦的內容。

                                                                          但是!并不是說不需要記憶,因為例如研究方法相關的概念、新聞與傳播概念的專業性、學術性表達,還是需要去記憶和背誦的,只是說不要死記硬背、去簡單地把參考書背幾遍。

                                                                          3.需要有自己的筆記嗎?筆記重要嗎?

                                                                          一定要有自己的筆記,這個很重要。我自己的話,筆記會分成好幾本、好幾種,第一年先是按郭書總結了一版最基礎的傳播學筆記,然后又按劉書總結了一版更全面深入性的傳播學筆記;第二年因為有了第一年的基礎,自己花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總結了兩本各個傳播新聞學專題的筆記(例如媒介融合、數據新聞、短視頻、新聞倫理等模塊),每個模塊都按自己的邏輯梳理出背景、原因、特點、正面影響、負面效應等點,有些是列關鍵詞,有些是寫核心句,盡量囊括我所想到的所有點,所以后續相當于我初試和復試的寶典。

                                                                          第二年還做了一個熱點現象問題的筆記,這個筆記比較簡單,只要發生了熱點現象我就在筆記本上記錄,自己思考一下,同時把公眾號中別人想到或者總結的比較經典的觀點理論與話語記錄下來,覺得有可能成為考試評論的會記錄經典的題目(因為微信公眾號的內容不管好壞其實看過后就忘記了,有的時候想起來想要用的時候它又淹沒在茫茫信息大海中,很難找,即使收藏了還要再重新閱讀一遍內容尋找,很費時間)。

                                                                          我的筆記有手寫的也有電腦打字整理的,我會隨自己的感覺與習慣的方式進行。雖然我之前看經驗帖中很多師兄師姐都建議總結筆記不要在乎形式,但可能我自己有輕微的強迫癥吧,還是會總結地較為美觀,方便自己迅速定位查看。

                                                                          4.11月份到考試之前怎么復習沖刺?

                                                                          我的話11月份到考試前專業課的復習主要集中在:總結專題筆記、讀論文、瘋狂練習答題與模擬中。首先總結專題筆記,其實總結的過程也是梳理答題思路、從各個角度復習知識點的過程;其次,在論文中掌握最前沿的理論發展動向、補充自己的觀點以及將漂亮的核心句、小標題啦都會自己總結摘抄下來然后在答題實戰中一旦有機會用上你的回答就會非常經典;最后,瘋狂的練題,一定不要給自己找借口、找理由缺席專業課模擬,同時其他院校的初試題啦什么的都可以練習,總之不管是總結筆記還是練題都是輸出的過程,不要只看不動手,也不要一直單純地看書,輸出與輸入相結合才可以達到非常好的效果,也會慢慢找到答題的感覺,摸索出屬于自己的節奏與風格。

                                                                          我自己的話模擬測試都是按照考試要求的時間,并且手寫,要求自己3小時答題紙(B5大?。憠?2面+。平時練習題的話一般使用電腦打字,速度快、節省時間同時方便修改,練習題一般更多地列核心句、關鍵理論等,不會完全展開來寫,更多地梳理自己的答題思路。

                                                                          最后就是睡前瀏覽新傳的公眾號,除了覓游、瓦叔、***這樣的新傳考研公眾號,我最經??吹氖潜贝笮旅襟w、知著網、全媒派、紅辣椒評論、鈦媒體、明德新聲等公眾號內容。

                                                                          ►關于英語、政治

                                                                          首先政治的話我就不多說了,因為感覺自己不是很適合這個學科吧(笑哭臉),第一年59,第二年65(捂臉),雖然第二年我每天都花一上午,學3個多小時,肖秀榮什么的1000題、沖刺卷啥的都刷兩三遍,最后還買了各種其他名師的沖刺卷,以及沖刺階段還報了西安的一個政治考研班,考前一天仍然堅持背大題到凌晨2點,but!雖然考完后感覺還不錯,最后只有65分(暴風哭泣),可能沒緣吧,以及學習政治的感覺沒到位。

                                                                          其次英語的話雖然自己本科是英語專業的,改過的英語考試都通過了,但是英語也不優秀,兩年英語都是只有75+。如果你通過了英語四六級,那么說明你英語基礎過關,考研的話英語主要集中于做真題就好,不需要每天都做一整套,我一般是第一天做完型+3篇閱讀,第二天剩下的另兩篇閱讀+翻譯+對答案修改,第三天作文以及看參考范文+總結整份卷子的不熟悉不認識的短語、單詞。學碩的卷子做了一部分,但是專碩的卷子全部過了一遍。

                                                                          但是說實話第二年我的重點放到了政治和專業課上,英語上花的時間少之又少,基本每天能做個一兩篇閱讀或者做一篇翻譯來保持語感,沖刺階段隔兩天會背一下作文范文,然后大致寫一下。第二年還買了丁曉鐘的《英文外刊精編》,就是考研英語的題源文章吧,分析的很細致,很有幫助,主要提升閱讀語感、積累詞匯短語、練習翻譯,但要堅持看(閱讀難讀也不是很低,建議英語基礎差的還是乖乖背單詞、夯實基礎吧)。

                                                                          ►關于復試

                                                                          1.成績下來后就要循序漸進地開始準備復試

                                                                          完全準確的復試通知下來到進行復試中間的時間一般短則一星期,長則兩三個星期吧,所以如果等準確的復試通知下來再準備會很倉促,所以一定要在成績下來后對比往年分數線,然后循序漸進地開始準備復試。

                                                                          第一年因為擔心自己政治不過線、排名不靠前所以成績下來準備復試有些三心二意,導致復試通知下來后我準備的非常倉促,專業課也復習不充分,同時匯豐的復試是直接一場10分鐘面試定生死,所以即使初試分數很高但因為初試排名不靠前、當天發揮也很平淡最終當了炮灰。

                                                                          第二年的話因為考下來感覺還不錯,預期可以進復試,所以就開始慢慢準備了,比如說完善簡歷、寫給老師發的自薦郵件、總結一下熱點、整理一下公眾號經典內容和理論、看一些相關的新傳書籍和社會學書籍等。成績下來后,因為初試成績很高,排名也很靠前,單科也沒有閃失所以就立即進入了復試狀態(當然這中間我因為結婚還忙亂了兩場婚禮,婚禮結束后應該是成績出來的第三天就開始安心復習)

                                                                          2.一定要努力把初試成績考高,復試的逆襲很難

                                                                          每年都有很多逆襲成功的同學,比如說初試分數擦邊進復試然后復試成績第一、第二最后成功逆襲啦等等經歷。但我想說,這樣的逆襲真的很難,首先你可以問一下自己,你有逆襲的資本嗎?比如說,本科學校很牛?大學期間GPA高到恍瞎老師的雙眼(笑哭臉)?本科期間做了很牛的科研項目?和老師或者自己發表過很牛的刊物論文?有過很牛很高大上的實習經歷?自己的臨場發揮、演講能力超乎群眾?等等吧。

                                                                          一般來說初試成績高的學生其實能力都不會很差,所以如果你初試成績、排名不靠前,同時你的復試表現是正常水平,即沒有超常也沒有失常比較中庸,那么不好意思,你就是炮灰。比如我的第一年就是,我個人覺得自己的復試表現沒出什么問題,因為自己本身就很健談很開朗,所以感覺復試當天整個的氛圍很好,回答也很流利,抽到的專業課題還是之前準備過的回答的也很全面,but,因為初試排名靠后,同時自己的學歷背景、實習經歷在進入匯豐財新復試的同學中并不突出,所以即使表現正常但赤裸裸地充當了炮灰(感受一下,當年唯一逆襲成功的是我后面一名的人民大學小哥哥,有法國交換留學背景,同時實習也都是外企)。

                                                                          總之,要么初試成績高,要么復試表現超常,要么背景經歷非常非常優秀,you choose。

                                                                          3.復試的重點集中于專業課與簡歷問題梳理

                                                                          簡歷和個人陳述的完成、修改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我認為不要過度糾結于此,不要過度在乎于其中的形式,重點突出、話語簡潔明了最重要;個人陳述的話要將自己選擇此專業、為此專業做過的實踐與努力、想要堅持此專業的前因后果都講明白、邏輯都梳理清楚,也要將自己的收獲都個性化地展示,千萬不要成為個人經歷的堆砌(比如,大一我干了什么,大二干了什么等等),這樣就會非??菰?,也很沒有意義。

                                                                          還有就是這里有一個小插曲,個人建議將個人陳述可以當作和簡歷一樣的資料在面試當天發給面試的老師,因為在今年西交大的面試當天,我們臨時取消了中文自我介紹的流程,也就是把個人陳述的環節取消了,所以這樣就會讓你想展示的前因后果無法解釋清楚,但是我準備資料的時候還是將自己的個人陳述打印了很多份,同其他資料一起交給老師了,這樣老師如果翻起來也會更加了解我,彌補我在面試時候沒有表達出來的內容(據我了解,其他同學應該都沒有打印個人陳述),所以即使覺得取消這一環節還覺得不那么虧。

                                                                          復試的重點、大部分時間的投入還是要放在專業課中。首先,筆試中專業課的部分占了很大比例,面試中更多的也是對專業知識的考察,雖然初試成績比較高,同時專業功底也比較扎實,但是準備期間仍然沒有放松,在復習專題筆記的同時也看了一些老師的論文、最新的研究、看了很多拓展的書、繼續緊追熱點看了很多相關的書、練習了很多相關的專業性題(我都會將自己的答題思路寫下或者總結在電腦中,而不只是嘴上或者心里想一下);其次,要梳理個人簡歷和陳述中的內容,把自己的每一個經歷的前因后果以及收獲都梳理清楚,對寫在簡歷和說出來的每一個字負責,而不是對于自己的做過的實習或者項目、擅長的技能被老師問起來都一臉懵逼。

                                                                          4.復試準備中看過的書

                                                                          復試的準備中我仍然看了一些書,作為保持新傳感覺、能夠在筆試和面試中答出不一樣觀點的基礎。比如說我看了劉海龍的《大眾傳播效果的里程碑》、費孝通的《江村經濟》《鄉土中國》、鄒振東《弱傳播》(太厚了,看了一點點)以及卡斯特的《認同的力量》,復試中自我感覺也用很多看到的書中的觀點思想解釋了相關的題目,算是能和別人稍有區分度吧。同時復試英語的準備主要是每天練1—2篇的六級英語聽力,然后練習一下英文的自我介紹,最后就是看美?。ā镀飘a姐妹》是我的最愛,也是借著學英語的噱頭來追?。?/span>

                                                                          5.面試當天

                                                                          其實無論準備的怎樣充分,面試當天都會有很多你意向不到的情況,同時也會被問到一些你意向不到的問題。比如說今年面試當天有同學抽專業課的題抽到了之前完全沒見過的題,被問到了研究方法中很難的問題,或者像我自己在回答完專業課的問題后老師的關注點都集中在了我北大雙學位上面,我準備了很多經濟和傳媒相交叉以及宏觀性的知識(比如說用經濟學知識解釋一下中美貿易戰啦,如何用經濟學中的知識解釋新媒體現象啦等等),但老師第一個問題直接問了我我經濟學中邊際成本和平均成本的關系(OMG,別問我答的怎么樣,的確忘記關系,本來還想扯點相關的經濟學知識,但是被老師打斷然后追問二者關系,我解釋完兩個基本概念后繼續被追問,快哭了),然后院長感覺有點不屑地(可能是我觀察有問題,我感覺老師有點嫌棄我,但在場的師兄和我說院長在和我開玩笑)問了我為什么從英語跨到經濟又來學新傳(what?你們不是很喜歡跨領域人才嘛,我就是喜歡新傳呀……)總之,總會被問到“奇葩”問題,但是我覺得要放平心態,保持和老師交流的心態去溝通,把自己能夠準備的做到最好就足夠了。

                                                                          ►關于放松與時間安排

                                                                          最后說一下休息與放松,看了我以上瘋狂地看書、寫筆記、練題學習的日??隙〞闷嫖矣袥]有休息放松。只要合理安排時間,規劃時間肯定有時間放松休息。首先我從來不會早上六七點起床背單詞背專業課、搶圖書館等等,相反我會睡到早上10點左右(笑哭臉),雖然我曾經掙扎過早上8點起床學習,但是每一次都失敗,或者起床后學到10點多要睡一個回籠覺,但是10點起床后我中間是不會午睡與長時間休息的,一般都會連續學3個小時然后吃午飯,再繼續學習。學到下午六七點,要么做個飯放松一下啦,要么去健個身,要么和我先生出去吃個飯,周末也會看看電影逛逛街,要么單純地和我先生聊聊天看看電視。

                                                                          所以其實復習的時間安排時根據自己的生物鐘進行調整的,不是說每天搶圖書館座位、早上非得6點之前起床學習或者熬夜學習才能考上的,最重要的是學習的時候可以十分精神、有效率、投入,別只是讓形式上的努力感動了自己。但是在考試前兩個多星期我還是堅持將生物鐘調整到和考試時間基本一致的步伐。

                                                                          說一下我放松時候看的節目,首先考研之后可能思想也比較成熟了,我非常不喜歡追什么言情劇呀、韓劇呀,覺得非常浪費時間,還會在看后學習時總是回想劇情;其次,因為考新傳我覺得各種綜藝啥的都要看看以便好分析熱點文化現象(壞笑表情:又是一個看綜藝的借口),所以我喜歡看各種綜藝,看的時候也會腦子里大致分析評價一下,好看流行在哪里,或者反映了什么社會現象等等;最后因為我自己比較喜歡有態度有觀點甚至有一些偏見的節目,所以比如說許知遠的《十三邀》、高曉松的《曉說》都是我很喜歡看的節目,既放松了而且還覺得收獲很大,對我的視野和觀點提升很多。

                                                                          近萬字的經驗總結帖終于總結完了,之前看很多經驗帖都會在開頭或者結尾說一句類似于“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幸運”,但我并不想說得到現在的成績僅僅只是幸運二字可以總結的,運氣的確重要,但是你每認真踏實努力地走一步都是為你的運氣加持,對每一個瘋狂努力并最終獲得成功的自己說“這都是你應得的,你值得你現在擁有的!”

                                                                          最后,真心感激我的父母、我先生對我的無條件全力地支持。因為離開學校后的考研無論是對經濟花銷還是對家人心理都是巨大的考驗與博弈,同時我先生在我復試中簡歷和個人陳述的修改指導中給了我很大幫助。
                                                                        在線報名申請表
                                                                        上傳

                                                                        上傳格式要求:jpg、png、zip、docx、、doc、xlsx、xls、pptx、pdf(100MB),最多上傳10個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