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成績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結構
名詞解釋題;簡答題;分析論述題等
二、考試目標:
1、檢測學生對藝術文化的本質、價值、范疇、藝術作品、藝術欣賞、藝術批評等基礎性知識的掌握程度。
2、檢測學生觀察和分析藝術領域的各種現象、研究藝術的發展規律、探究自我的藝術意識與藝術觀念的能力。
3、檢測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考試范圍:
第一章 藝術的形態
第一節 藝術是意識形態,也是生產形態
(一)藝術形態要求強烈的主體性
(二)藝術形態是對象化的存在
(三)藝術形態是美的形式構成
考核知識點及要求:
1. 領會:藝術是意識形態,也是生產形態。
2. 簡單應用:藝術形態的特點。
第二節 藝術形態的劃分
(一)物化結構與藝術形態
(二)符號體系與藝術形態
考核知識點及要求:
l. 領會:“時間藝術”、“空間藝術”、“時空藝術”。
2. 簡單應用:造型藝術、非造型藝術、造型與造型綜合藝術各自所包含的內容及符號體系特征。
第三節 藝術形態的構成關系
(一)直接面向外在世界--通過外在世界展示內在世界
(二)直接面向內在世界--通過內在世界折射外在世界
(三)內在世界與外在世界的綜合性顯現
考核知識點及要求:
1. 識記: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中國文字的發展成熟分期。
2. 領會:“第四堵墻”。
3. 簡單應用:藝術形態構成的三種方式。
4. 綜合應用:中國書法為什么能夠成為藝術品?(書法藝術四要素)
第四節 藝術形態與主體世界
(一)指導思想的一元和藝術創新的多元
(二)藝術家心靈呈現的直接性和間接性
(三)感情與思想存在的方式
考核知識點及要求:
1. 識記:裴多菲詩句“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柴科夫斯基芭蕾舞曲《天鵝湖》;施特勞斯的圓舞曲《維也納森林故事》;貝多芬樂曲《獻給遙遠的愛人》;肖斯塔科維奇《第七交響曲》;莫扎特歌劇《費加羅的婚禮》;比才歌劇《卡門》。
2. 領會:藝術形態與主體世界的關系——心靈思想的存在和異在。
第二章 藝術的發生、發展和社會功用
第一節 藝術的發生
(一)原始“藝術”
(二)勞動--藝術發生的主要動因
(三)促使藝術發生的其他因素
考核知識點及要求:
1. 了解:原始藝術與勞動生產的關系。
2. 理解:“勞動說”、“模仿說”、“游戲說”、“巫術說”、“表現說”、“潛意識”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