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成績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結構
名詞解釋;問答題。
二、考試目標
全日制攻讀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林業基礎知識綜合》科目考試內容包括土壤學、植物生理學、植物學的主要知識點和知識要素,要求考生系統掌握土壤學、植物生理學、植物學的基本概念、理論和主要研究方法,了解學科的主要發展趨勢和前沿領域,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林業生產問題。
三、考試范圍
(一) 《土壤學》部分
1、緒論
(1)土壤、土壤肥力的概念以及土壤肥力的生態性
(2)土壤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3)近代土壤學發展史以及土壤學的分支學科。
2、巖石風化和土壤形成
(1)風化過程的概念與分類
(2)化學風化類型及影響因素
(3)風化產物的地球化學類型
(4)地質大循環、生物小循環及其對土壤形成的作用
(5)土壤五大成土因素及其對土壤形成和性質的作用
(6)土壤剖面及形態特征。
3、 土壤物理性質
(1)土壤礦物質的元素與礦物組成;
(2)層狀硅酸鹽粘土礦物的構造特征;
(3)土壤密度與容重的概念及應用;
(4)土壤粒級與質地的概念,不同粒級分類制;
(5)土壤結構體類型,團粒結構的形成機制、肥力意義;
(6)土壤孔隙分級,不同孔隙的作用;
(7)土壤水、土壤有效水的概念及應用;
(8)土壤空氣特點,土壤熱量。
4、 土壤化學性質
(1)土壤有機質的來源、含量及作用;
(2)土壤有機質的礦化與腐殖化過程,土壤腐殖質的分離;
(3)土壤碳氮循環、溫室氣體排放與全球氣候變化關系;
(4)土壤膠體,鹽基飽和度;
(5)土壤酸及其對林木和土壤養分有效性的影響;
(6)土壤緩沖性。
5、 土壤生物學性質
(1)土壤動物的分類,土壤動物對環境的指示作用;
(2)土壤微生物的營養類型和呼吸類型,土壤碳氮循環相關微生物;
(3)植物根系的形態,根際與根際效應,根際微生物;
(4)土壤酶的種類與功能,土壤酶活性及其影響因素;
6、土壤養分與肥料
(1)土壤養分的來源、含量、形態、有效性及其循環;
(2)土壤性質對土壤微量元素的影響;
(3)礦質肥料、有機肥料
7、 土壤資源與保護
(1)土壤污染的概念、污染物的來源、危害以及防治;
(2)土壤退化的概念、分類以及我國土壤資源的現狀與退化的基本態勢;
(3)土壤侵蝕的概念、類型、指標、影響因素、危害及其防治;
(4)土壤鹽漬化的形成條件,土壤鹽漬化的類型,土壤鹽漬化的防治措施;
(5)土壤質量的概念,土壤質量評價的指標體系,土壤質量的評價方法;
(二)植物生理學部分
1、植物的水分生理
(1)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動中的作用;
(2)植物細胞水勢的組成、水分移動的方向;
(3)細胞與根系對水分的吸收;
(4)氣孔蒸騰的機理和影響因素;
(5)植物體內水分運輸的途徑。
2、植物的礦質營養
(1)必需元素及其生理作用,養分的可利用形態,缺素癥狀;
(2)離子跨膜運輸方式及機理;
(3)植物根系吸收礦質養分過程及環境因素對植物吸收礦質的影響;
(4)農業生產中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礎。
3、植物的光合作用
(1)葉綠素的性質及光合作用的機理;
(2)影響光合作用的內外因素;
(3)光能利用率與作物的生物產量的關系。
4、植物的呼吸作用
(1)主要呼吸途徑的生化歷程:EMP、酒精發酵、乳酸發酵、三羧酸循環及戍糖磷酸途徑等;
(2)呼吸鏈的組成、氧化磷酸化和呼吸作用中的能量代謝;
(3)外界條件對呼吸速率的影響;
(4)種子、果實的安全貯藏與呼吸作用。
5、植物生長物質
(1)植物生長物質、植物激素、生長調節劑的基本概念;
(2)五大類植物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合成及作用機理;
(3)植物生長調節劑種類及其在生產上的應用。
6、植物的抗逆生理
(1)逆境下植物的形態結構變化與生理生化代謝的變化;
(2)溫度、水分、鹽分對植物的傷害及植物抗性的機理與途徑;
(3)逆境生理與農業生產的關系、掌握提高植物抗逆性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