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試說明與要求
歷史教育基礎科目考試內容由四部分構成:歷史教學論、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和中國現代史,其中歷史教學論40分,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各30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
歷史教育基礎科目著重考察考生對歷史教育教學基本理論和歷史學基礎知識的掌握,要求考生結合當前初高中歷史教育教學實踐,重點考察歷史教學的一般原理與方法及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的核心知識與學科能力。應考者須熟悉:中學歷史課程改革的基本情況和進展,我國的歷史教育目標、新世紀的中學歷史課程變革、歷史教學的基本規律、基本任務及基本原則;歷史課程標準及歷史課程內容;歷史學習方式、方法與策略;歷史學業測量與評價;歷史教師專業發展等內容。同時,應考者須具備歷史學專業知識背景,掌握歷史學的基本知識、理論與方法,深入掌握中國古代史及中國近現代歷史的基本史實及其發展脈絡,了解當前中國史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其對中學歷史教學的影響。
二、考核評價目標
1.了解中學歷史課程目標的流變,了解國內外歷史教育目標的總體發展趨勢;
2.在了解中學歷史課程基本理論基礎上,掌握中學歷史課程標準和歷史教科書性質、功能;
3.掌握歷史教學與學習的基本方法與策略;
4.掌握基本的學業評價方式與方法,能夠運用多元教學評價理念評價學生的歷史學業;
5.掌握歷史教學科研的常用方法;
6.掌握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即中國歷史發展歷程的基本史實和發展脈絡;
7.能夠熟練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
8.了解和把握史學動態與前沿,理解史學理論與方法對中學歷史教學的影響。
三、考核內容
(一)歷史教學論
第一章 中學歷史教育目標論
第一節 歷史教育對學生成長的作用
第三節 歷史教育目標的實質與內涵及其作用
第四節 我國中學歷史教育目標的變革
第五節 國外歷史教育目標概說
第六節 中學歷史教育目標的國際比較及其發展趨勢
第二章 中學歷史課程論
第一節 歷史課程在學校教育中的作用
第二節 我國中小學歷史課程設置沿革
第三節 歷史教學大綱與歷史課程標準
第三章 中學歷史教材論
第一節 歷史教材類別及作用
第二節 我國中學歷史教科書的演變與發展
第三節 歷史教科書的編纂研究
第四節 21世紀的歷史教科書
第四章 中學歷史學習論
第一節 學習理論與歷史學習
第二節 歷史學習心理與學習效率
第三節 歷史學習策略與歷史學習方法
第四節 中學歷史學科的學法指導
第五節 歷史課堂的研究性學習
第五章 中學歷史教學論
第一節 中學歷史教學過程與教學原則
第二節 中學歷史教學模式與教學組織
第三節 中學歷史教學方法與教學活動
第四節 現代信息技術與中學歷史教學
第六章 中學歷史學業評價論
第一節 課程評價理念的發展及其趨勢
第二節 歷史學業評價的理念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