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考核要求
《中國近現代史》是歷史學本科學生必修的專業課程,該門課程主要分為兩大段落:第一部分自1840年至1919年,講述了中國舊民主主義時期的主要歷史事件;第二部分自1919年至1949年,講述了中國新民主主義時期的主要歷史事件。該門課程是攻讀歷史學碩士學位研究生的復試或加試科目。本科目考核的基本要求是:學生能夠了解這一時期的主要歷史事件,以及當時中國社會的基本特征;把握這一時期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的基本脈絡;有一定的史學理論基礎。
二、 考核評價目標
《中國近現代史》這門課程在歷史學科中有極重要的地位,該科目也是了解學生歷史學專業素養的主要途徑,本科目考核評價的目標著重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對這一時期的主要歷史事件,以及當時社會的基本特征應有較深入的了解,具備較扎實的基礎知識。
2、學生能夠比較準確地把握中國近現代歷史發展演化的基本脈絡,有一定的對問題整體把握和綜合的能力。
3、學生還應具有初步運用馬列主義的史學立場、觀點和方法,總結中國近現代社會歷史、探索歷史發展規律的能力。
三、考核內容
(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840-1919)
第一章 鴉片戰爭
第一節 罪惡的鴉片貿易和中國的禁煙運動
戰前中國與世界;罪惡的鴉片貿易;中國的禁煙運動。
第二節 英帝國主義挑起的鴉片戰爭
英國蓄意發動戰爭;中國人民的反侵略斗爭;第一批不平等條約的訂立。
第三節 戰后十年的中國社會
帝國主義列強的經濟侵略;中國自然經濟的逐步瓦解;中國近代知識分子覺醒。
第二章 太平天國起義
第一節 太平天國起義的爆發
太平天國起義前的中國社會;洪秀全創拜上帝教;金田起義;清政府的反動措施;太平軍天京定都。
第二節 天京定都后的主要措施
太平軍北伐、西征及天京破圍戰;《天朝田畝制度》的頒布;太平軍所采取的其它措施。
第三章 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一節 第二次鴉片戰爭
英法發動第二次戰鴉片戰爭;《天津條約》;《北京條約》;辛酉政變。
第二節 沙俄對我國的領土侵略
沙俄對黑龍江流域的侵略;《璦琿條約》;中俄《北京條約》的定立。
第四章 太平天國后期的斗爭
第一節 天京變亂和重振朝綱
太平軍內江;重振朝綱和《資政新篇》;安慶保衛戰;太平軍進軍浙江。
第二節 中外反動勢力對太平軍的聯合絞殺
太平天國后期斗爭;辛酉政變后中外反動勢力勾結;太平天國的失敗;農民戰爭余波。
第五章 洋務運動及中國民族工業興起
第一節 洋務運動的興起
洋務運動產生的歷史背景;官辦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新式海軍的創建;洋務運動的作用。
第二節 中國民間資本主義的產生
民間資本主義工業產生;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及無產階級的特點;早期資產階級啟蒙思想。
第六章 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及中國人民反侵略斗爭
第一節 邊疆危機
列強對中國邊疆的侵略;《臺事專約》;《煙臺條約》;《伊犁條約》;中國人民的反侵略斗爭。
第二節 中法戰爭
法國發動的侵華戰爭;清政府的妥協和《中法和約》。
第二節 中日甲午戰爭
日本蓄意挑起戰爭;黃海海戰和遼東失陷;《馬關條約》的簽定及影響;臺灣人民的反割臺斗爭。
第七章 戊戌變法運動
第一節 帝國主義瓜分狂潮
三國干涉還遼;帝國主義的瓜分狂潮;“門戶開放”政策;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