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基礎課》是保險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入學考試科目,《專業基礎課》考試大綱根據保險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和了解考生對于經濟學、金融學和保險學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而制定。保險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基礎課》考試科目由經濟學、金融學基礎和保險學原理構成。其中經濟學占40%、金融學基礎占20%、保險學原理占40%。保險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基礎課》由各招生院校按照本大綱列明的考試范圍自行命題,考試滿分為150分。
一、經濟學的考試范圍(占總分40%)
(一)需求、供給與市場均衡
1、需求與需求函數,需求定律,需求量的變化與需求的變化;
2、供給與供給函數,供給量的變化與供給的變化;
3、彈性的定義,點彈性,弧彈性,彈性的幾何表示;
4、需求價格彈性、需求收入彈性、需求交叉彈性;
5、市場均衡的形成與調整,市場機制的作用;
6、需求價格彈性與收益。
(二)消費者行為理論
1、效用的含義,基數效用論和序數效用論,效用的基本假定;
2、總效用與邊際效用,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3、無差異曲線、預算線與消費者均衡;
4、替代效應與收入效應。
(三)生產理論
1、生產函數,短期與長期,邊際報酬遞減法則;
2、總產品、平均產品與邊際產品,生產的三階段論;
3、等產量線、等成本線與生產者均衡,生產的經濟區;
4、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CES生產函數。
(四)成本理論
1、會計成本與經濟成本,會計利潤與經濟利潤;
2、短期成本函數與短期成本曲線圖;
3、長期成本函數與長期成本曲線圖,規模經濟與規模不經濟,規模報酬的測度與變化規律;
4、長期成本曲線與短期成本曲線的關系,成本曲線與生產函數的關系。
(五)宏觀經濟學基礎
1、國民收入核算;
2、GDP的概念與核算范圍;
3、GDP的三種計算方法;
4、GDP與GNP的關系。
二、金融學基礎考試范圍(占總分20%)
(一)貨幣與貨幣制度
1、貨幣的起源與貨幣形態變遷;
2、貨幣的本質及形式;
3、貨幣的職能;
4、貨幣制度構成要素;
5、貨幣制度類型;
6、電子貨幣及其發展、影響。
(二)信用
1、信用的主要形式及其含義、特點和作用;;
2、信用工具的種類及特點;
3、信用對經濟的影響;
4、利息率的定義及種類;
5、決定和影響利息率變化的因素;
6、利率的作用。
(三)金融市場
1、金融市場的概念、基本要素及分類;
2、金融市場的功能;
3、金融市場的交易活動;
4、金融工具的種類及作用;
5、互聯網金融的主要形式。
(四)金融機構
1、金融機構的概念、種類;
2、我國現行金融機構體系的構成;
3、各類金融機構的主要業務和功能。
(五)貨幣政策
1、貨幣政策的含義;
2、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
3、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
4、傳統及新型貨幣政策工具;
5、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