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科目代碼:
350
考試科目名稱:
中藥專業基礎綜合
考查目標:
1. 重點檢查考生對中藥學、中藥藥劑學和中藥化學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基本實驗技能及其應用等知識的掌握情況。
2.掌握中藥的性質與作用、中藥制劑類型及其分析方法、中藥防治疾病的物質基礎等,同時考查學生對這三門課程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綜合應用能力。
考試形式:
閉卷筆試,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試卷結構及題型:
名詞解釋 20%
簡答及問答題 50%
設計與論述題 30%
滿分:300分(其中中藥學100分、中藥藥劑學100分和中藥化學 100分)。
考查知識要點:
一、《中藥學》考查要點
《中藥學》考查內容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1)中藥、中藥學相關概念、中藥發展沿革;(2)中藥的產地與采制;(3)中藥的功效;(4)中藥的性能;(5)中藥的應用。
1.緒言
重點:中藥及其相關概念;中藥的發展沿革。
2. 中藥的產地與采制
重點:道地藥材、中藥炮制的定義;植物藥不同藥用部位的一般采收原則;中藥炮制的方法和目的。
3. 中藥的功效
重點:對癥功效的定義及認定依據;對病功效的定義和認定依據。
4. 中藥性能
重點:中藥治病基本原理,中藥藥性的定義;四氣的概念、作用及臨床意義;五味的概念、作用及臨床意義;升降浮沉的概念、臨床意義及影響因素;歸經的概念及臨床意義。
5. 中藥的應用
重點:藥物配伍的概念、目的;七情的概念、綜合作用;劑量的含義及確定劑量的依據;一般煎煮法、特殊煎煮法和服藥法。
6. 解表藥
重點:解表藥含義、性能特點、主治病癥和應用原則;麻黃、桂枝、紫蘇葉、荊芥、防風、羌活、白芷、生姜、香薷、細辛、藁本、蒼耳子、辛夷的性味、歸經、功效、臨床應用、主要配伍藥對、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薄荷、牛蒡子、蟬蛻、桑葉、菊花、柴胡、葛根、升麻、蔓荊子、淡豆豉、木賊的性味、歸經、功效、臨床應用、主要配伍藥對、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7. 清熱藥
重點:清熱藥含義、功效、適用范圍、分類、配伍原則及使用注意;清熱瀉火藥、清熱燥濕藥、清熱解毒藥、清熱涼血藥和清虛熱藥的性能特點、配伍原則和使用注意及區別;石膏、知母、蘆根、天花粉、淡竹葉、梔子、夏枯草、決明子的性味、歸經、功效、臨床應用、主要配伍藥對、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黃芩、黃連、黃柏、龍膽、苦參、白鮮皮的性味、歸經、功效、臨床應用、主要配伍藥對、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金銀花、連翹、穿心蓮、大青葉、板藍根、青黛、貫眾、射干、山豆根、馬勃、白頭翁、蒲公英、紫花地丁、魚腥草、白花蛇舌草、大血藤、敗醬草、重樓、土茯苓的性味、歸經、功效、臨床應用、主要配伍藥對、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生地黃、玄參、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的性味、歸經、功效、臨床應用、主要配伍藥對、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青蒿、地骨皮、白薇的性味、歸經、功效、臨床應用、主要配伍藥對、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比較石膏和知母,梔子和夏枯草,金銀花和連翹,大青葉和板藍根,黃芩、黃連和黃柏,生地黃和玄參的功效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