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名稱:環境工程微生物學
科目代碼:814
一、考試范圍及要點
1.微生物學基礎
病毒的一般特征及其分類、病毒的形態和結構、病毒的繁殖、病毒的培養
2.原核微生物
細菌的個體形態、大小;細胞的一般結構;細菌的培養特征;革蘭氏染色的原理和方法。放線菌的形態、結構、菌落特征及繁殖方式。
3.真核微生物
原生動物的一般特征、分類;各綱原生動物的特點及在水體自凈、污水處理中的作用。微型后生動物的常見類型(輪蟲、線蟲、寡毛類動物、浮游甲殼動物)。藻類一般特征,各門常見的藻類。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態、結構、繁殖及培養特征,主要代表屬。
4.微生物的生理
微生物的酶組成、分類與命名;酶的催化特性及影響酶活性的因素。微生物的化學組成和營養物質,微生物的營養類型、培養基及其類別;營養物質進入細胞的方式。微生物的呼吸類型(發酵、好氧呼吸、無氧呼吸)。產甲烷菌的合成代謝,化能自養型微生物的合成代謝,光合作用的途徑。
5.微生物的生長繁殖與生存因子
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微生物的生存因子、其他不利環境因子對微生物的影響菌種的退化、復壯與保藏、微生物與微生物之間的關系
6.微生物的遺傳與變異
微生物的遺傳、微生物的變異、基因重組、遺傳工程技術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
7. 水環境污染控制與治理的生態工程及微生物學原理
了解污、廢水好氧生物處理的方法及微生物生態,以及活性污泥膨脹的成因及控制對策。了解污、廢水厭氧生物處理的方法及微生物群落。
8.污、廢水深度處理與微污染源水處理中的微生物學原理
掌握污、廢水深度處理中脫氮、除磷的微生物學原理及處理方法與工藝;了解微污染水源水預處理中的微生物學原理,以及飲用水的消毒及其微生物學效應。
參考書目:
(1)教材:周群英、高廷耀編著,《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 2015年第五版
原標題:內蒙古工業大學2023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文章來源:http://yjsch.imut.edu.cn/info/1006/62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