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案例一]小胡是我大學本科時的校友,2004年通過高考的獨木橋考上人民大學,在風花雪月和游山玩水中度過了愉快的大學時光。大四時,同學們都在為升學、出國或者找工作做準備,他的目標是考上國家部委的公務員或者廣東省的公務員。9月份即開始復習,12月份參加國考,沒有過復試線。隨后,他參加了廣東省的公務員考試,勉強擠進廣州某街道辦事處的面試,面對占盡先機的廣東本地考生,他終究還是出局。大學畢業,他是班里唯一幾個還沒有出路的學生之一。那時他還不覺得有什么問題,畢竟第二年的國考又馬上來臨。家境尚可的他在家脫產全職考公務員,國考又沒有過線,廣東公務員也沒有過線。隨后,他轉戰南方數省,卻始終沒有能端起公務員的“鐵飯碗”。最可惜的是,他錯過了年輕時在社會歷練的機會,現在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事情做。
[背景案例二]小陳是我高中室友,成績并不突出,大部分時間規規矩矩,偶爾也搞點“雷人”的事情。高考之后,他去了江西某地級市的一所二本學校,我們差不多6年沒有聯系。前一段時間,他在QQ上跟我打招呼。我問他近況,他告知畢業之后先在一所三本學校做了一年的輔導員,隨后考上該市某區的公務員。我當然免不了一番恭喜,他卻在QQ那頭唉聲嘆氣起來。一問緣故,原來官場“潛規則”讓他心里多有不爽。今年正月,他從老家回單位之后,就依照所謂“慣例”給直屬部門的領導拜年,并遞上了數目不少的紅包。一個年拜下來,花了將近4000多塊,差不多是他兩個月的工資。他說為了以后獲得提拔機會,這些搞關系的事情必須得做,盡管他說在送紅包時覺得很心疼。
報考公務員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熱門話題。在傳統思想仍然占據主流的中國民間社會,“學而優則仕”的觀念始終沒有成為過去時。這也難怪,畢竟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通過科舉的途徑考取功名,是讀書人獲取資源、提高地位和改變命運的最便捷途徑;到了現代社會,因為與公務員身份伴隨著的許多優越待遇更是讓很多人對公務員工作覬覦再三:地位較高、工作穩定、壓力較小、公費醫療、各種福利以及似乎已經成為全社會公開秘密的“灰色收入”??缈冀逃罾蠋熢谶@里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對“考公務員”這個話題的看法。
我所認識的正在公務員崗位上的同學和朋友人數不少,從國家部委,到街道辦事處,國家、省、市、縣、區、街道各級政府部門都有。這或許和他們就讀文科院校的文科專業有關。據個人了解和觀察,他們的生活狀態與就職于其他行業的同學相比,并不是最好的。政府機構的尾大不掉、冗員低效、論資排輩以及各種的“潛規則”,都是造成這種狀態的原因。
但現在大學生就業困難,就業質量不高,所以擁有較高社會地位和較多福利待遇的公務員依然成了許多人的就業首選。每年國考和各省公務員考試的盛況就足以證明這個行當對中國大學生的吸引力。大家爭相報考公務員無關對錯,因為畢竟這只是大家的一個就業選擇而已,也與這個時代給同學們造成的巨大生存壓力直接相關。所以我們先來看看做公務員的好處。
Chapter1
地位較高。這個好處不容置疑。在有著強烈官本位傾向的中國,“公務員”其實已經背離本來“公仆”(civil servant)的實際含義,而在某種程度上大家將之當作了“父母官”。既然是“官”,自然在潛意識里有種高高在上的優越感,而普通民眾則出于對公權的畏懼放縱了這種思想傾向。今后中國社會公務員的地位依然相對來說會比較高,但是這種狀況不會是因為普通民眾的畏懼或者非理性的敬仰,相反隨著公民權利意識的覺醒,“公務員”會逐漸回歸“公仆”的本質。今后公務員較高的社會地位或許只會來自良好的教養、較高的道德意識和正面的公眾形象。
工作穩定、壓力較小。這個理由是眾多女生和少部分男生選擇公務員的關鍵理由之一。誠然,就我了解的情況來看,因為不直接面對市場,沒有經營業績的壓力,公務員確實相對來說工作壓力比較小,加之絕不會因為經濟形勢而裁減人員,所以“工作穩定”也是說得過去的。我不知道多少人對于傳說中“一杯清茶,一張報紙,一個上午”的公務員生活心存向往,反正我是絕不會因為這樣的生活就爭著要去當公務員。好幾個朋友對我說,目前在機關的工作太清閑,怕是經過幾年的優哉游哉的日子整個人就要“廢”了。所以,很多事情都是相對的,你或許享受了清閑,但是恐怕就要失去在市場一線鍛煉提高的可能性了。
公費醫療和各種福利。我想說,這一點對任何人都是有吸引力的。尤其是公費醫療,在醫療資源和醫療質量都極其匱乏的中國社會,恐怕沒有一個群體能夠拒絕它的誘惑。盡管全社會對公務員這種不盡合理的特殊待遇都頗有微詞,而且我也確信公務員公費醫療制度的改革遲早都要改,但是卻很難預測這種公務員獨享的優厚待遇何時才不那么礙眼。
灰色收入。這一點最有必要澄清。之所以有灰色收入,應該是占據某些崗位的公務員手上擁有某種權力,能夠出賣手中掌控的權力來獲取利益的回饋。暫且不論這種行為的道德性,其實數量龐大的非領導崗位的公務員是沒有這個“權力尋租”的機會的。因為,在尋租之前,你得擁有權力,有了權力,你才有尋租的可能性。很多底層事務性的公務員對社會上傳說的“灰色收入”嗤之以鼻,其實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能因為某些官員的腐敗行為和不合理的財產收入,就認定整個公務員系統都是搞“灰色收入”的主。
話又說回來,其實抱著獲取“灰色收入”的心態去考公務員就非常不對。首先動機就不對,那么一旦獲得權力,如何指望其做人民的公仆?況且,隨著我國政治制度的完善,制約公權力、約束公務員行為的各種法規必定會越來越嚴格,目前社會已經期待了很久的財產申報制度大約也會在可以預計的時間內出臺,到那時,不要說 “灰色收入”,就是個人財產稍有無法解釋的情況,或許也會被公眾和媒體質疑財產來源不明。所以奉勸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不要再以混“灰色收入”的心態去接近一個本來很神圣的職業。
Chapter2
前面我分析了目前很多人爭相恐后地奔向公務員這個職業的幾個重要原因,并相應地指出了它們在未來可能不再站得住腳的一些看法。之所以說了很多反話,并不是想要打消各位為國家、為人民、為社會服務的熱情,而是想向大家傳達一種理性對待公務員職業的態度。
首先,公務員只是一種職業,考公務員也是只是一種職業選擇。它和當律師、會計師、醫生、銷售人員并沒有實質上的區別,只不過因為傳統觀念和現實利益的糾纏,所以社會上仍然將公務員視作高人一等的理想選擇。但是大家也要看到,在公共機構之外的廣闊市民社會,才是整個國家最具活力最具創造性的一個領域,不妨勇敢一點,那里的世界也很精彩。
其次,公務員這個職業也是大有可為,但是你必須要有能夠在安逸的環境里保持奮斗姿態的決心和信心。對于抱著做一份工作,不出錯即可的同學來說,我覺得享受安逸并無不可;但是對于那些抱有雄心壯志,期待事業有所成就的同學來說,即使在公務員的崗位也要“像男人一樣去戰斗”。所以,我奉勸那些自制力不是太強,凡事喜歡隨大流的人慎重考慮。
再次,請端正進入公務員系統的目的。這個職業其實在某種意義上帶有公益о?的性質,期待通過進入這個系統而獲取不正當的利益的想法不但不合法、不合倫理道德,而且也有可能將自己大好的青春和前途葬送在運作并不那么規范的中國官場。我也懇請那些正在為公務員而奮斗的同學,一定不要純粹只是因為私利的考慮才去考公務員,畢竟你的崗位的內涵是“公仆”,要對得起社會、公眾、國家對你的期待。
然后,我認為同學們不應該一門心思都想去做公務員。畢竟公權機構是一個服務性的組織,它并不直接參與社會價值的創造,它最大的作用是為全社會的經濟生活營造恰當的環境并合理地實現社會利益的再分配。對于國家的精英人才,我覺得不能全部涌向公務員這個領域,在最廣闊的市場環境中,更有適合優秀人才奮斗打拼的空間。而且,充滿競爭的商業環境和市民社會,才是最大限度地激發優秀人才全部潛在價值的豐沃土壤。
再來談談我對公務員考試的看法。就我的觀察,如案例一小胡那樣抱著非公務員不做的同學還很多。在進入研究生階段開始,很多同學就已經將公務員考試的復習提上日程,大有非考上不可的架勢。就我個人的觀點來說,我覺得這種做法并不理性,不管怎么說,研究生的生活還是以學習和科研為主。若單純只為了公務員而放棄其他可能性,則實在有點不分主次,不辨輕重。不客氣地將,公務員是想考究能考上的嗎?難道非要當“范進”第二?
公務員考試更多的是對綜合素質和平日積累的考察,僅就行政職業能力測試常識模塊的內容來說,就橫跨了法律、政治、經濟、人文、管理、科技等多個領域,所以想通過臨時的復習來迅速提高成績簡直不太可能。平時的閱讀和積累也是在為公務員考試做準備,所以千萬不可輕視各方面學養的吸收和消化。至于其他模塊諸如判斷推理、數量關系、資料分析以及申論寫作則更是對日積月累的知識和能力的檢測和考驗,因此還是將視野放寬一點。
鑒于此,我建議各位有意在公務員考場上一展英姿的同學,一定要將功夫用在平時。我今年有個考上民進中央的師兄,完全是裸考,而且之前從未參加公務員考試,竟然一擊即中,這與他平時深厚的積累和廣泛的閱讀絕對脫不開關系。公務員考試,考的是實力也是運氣。說實話,我真不知道將“寶”全壓在公務員這條路上到底值不值得?
Chapter3
現在我們再來看前文的兩個背景案例。在第一個案例中,小о胡本來有個很好的平臺,可以通過學校提供的豐富學習資源和社會資源獲得很好的發展前途,但是由于過于看重公務員工作而耽誤了好幾年時間。他的問題在于沒有清楚地認識到兩點:一是公務員考試帶有很大的偶爾性,就跟高考一樣,水平差不多的考生極有可能考出截然不同的成績;二是不清楚在公務員工作之外,還有很多能夠實現人生價值的工作??偠灾?,小胡這種非做公務員不可的心態和做法十分不可取。盡管他家的條件還不錯,能夠供他全職考公務員,但是將大好的青春時光都消磨在考公務員上,而不去接觸更廣泛的社會舞臺,其實是有點劃不來的。
對于那些有公務員理想,但是又沒有能夠順利進入公務員系統的同學來說,我建議還是先找一份工作做,利用業務時間再準備公務員考試。一來不會將時間都浪費在復習上,也可以替自己找好退路;二來能夠緩解由于全職考試而帶來的心理壓力,說不定勝算更大些。我有一個高中同班同學,中國政法大學法學本科畢業,大四那年相繼參加過國家、北京、天津和湖南的公務員考試,都不幸地名落孫山。但是他也沒有放棄找其他工作,后來在老師的推薦下去了廣州的一家小型外資投資咨詢公司做法務助理,同年12月再次參考外交部的公務員考試,中。
在第二案例中,小陳的苦惱與國情和體制有關。在某些基層政府機關,確實存在這樣的送禮請客之風。說實話,我對此一點建議都沒有。因為,雖然我們所受的教育告訴我們,必須做一個正直、守法的公民,但是面對社會的大染缸以及無處不在的“潛規則”,能夠保持堅定的做人原則確實有些困難。換做我,我或許也會跟小陳那樣選擇順從“形勢”。不過,我在這里并不是倡導這種行為,也不是要為這種行為辯護,正是想告訴大家,公務員也不是那么好當的,某些時候也并不比在市場化的單位過得簡單容易。至于怎么去選擇,那還是各位自己選擇吧。不過一條鐵律是,不要做違法亂紀傷天害理的事情,小心鐵窗大牢伺候。
行文至此,我想以下面五點結論作為本文的結束:(1)隨著國家法治環境的完善和公眾權利意識的覺醒,附著在公務員職業上的各種特殊利益將會逐漸回歸常態。(2)對公務員群體來說,籠罩在其職銜上的種種光環會逐漸褪色,“公務員”會退守到“公仆”的本來職責。(3)欲謀求公務員職業,最好淡化私利的欲求,并將之轉向服務社會、實踐人生理想的目的。(4)公務員考試是對能力水平和知識水平的考察,平時的積累尤其重要。(5)日漸活躍的市民社會和商業市場為個人的發展提供了非常廣闊的空間,優秀的年輕人不要只圖一時安逸而放棄更多的發展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