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考研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已經進入到了尾聲,隨著時間進入到4月下旬,復試和調劑的工作也即將結束。而作為2020考研的學子們,考研的這場戰役才剛剛開始,那么針對考研的復習過程,復習時間應該控制多長?考研戰線是長點好還是短點好呢?
一、戰線長短要根據自身情況來選擇
很多人可能會秉持一種那些考研戰線拉的很長的最后都動力不足沒考上理想院校,所以考研戰線不宜過長,三四個月211/985隨便上的想法。但是每個人都有是適合自己的復習方式,你之前聽說的那些傳說只是別人的故事,就像有位網友說的“別人的故事,是參考答案,不是標準答案”,或許是其本科一直就名列前茅,專業知識過硬,自身能力早已達到清華北大水平,考研不過是走個形式,而在他的光輝事跡里卻只字未提這一部分,身為普通人的我們,最能相信的應該是笨鳥先飛,以及:如果你足夠努力,沒有什么事情是你做不到的。
經常有想考研的小伙伴會咨詢:什么時候開始考研比較合適?大二/大三開始準備會不會太早?考研戰線太長會不會導致考試的時候前面看的都忘記了?這里幫幫提醒大家:每個人的復習習慣不同,所以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復習時間。
二、對考研長戰線的誤解
誤解1.花這么長時間準備考研還不如去實習、發論文、參加比賽.......
考研長戰線并不意味著在這么長一段時間內只有考研,相反,我們可以保持每天查看相關書籍習慣的同時,還可以參加其他課余活動(不管是實習、答辯、還是追劇……),兩者并不沖突。忙的時候也可以一天只看一頁,相對輕松的時候就可以安靜去自習室看一章,最主要的是保持每天學習的習慣和狀態。所以大家應該明白較早準備并不代表放棄了其他生活。
誤解2.考研的內容有限,沒必要花費那么多時間?
(1)考研長戰線讓我們有更多時間去選擇與調換
我們的生活永遠都是線性向前,沒有辦法知道以后的事情為現在提供反饋,戰線長所以會有時間去調整自己的計劃能夠去調整自己的進度。
大二/大三開始準備考研的話,時間會變得相當充裕,所以可以認真地去尋找經驗貼,找學校的招生簡章以及專業介紹,購買入門書目。在了解完這些以后,就算改變了一些院校專業想法,也可以及時更改;早作準備,因為充足的時間讓我們有了折騰的資本,即使淺嘗輒止,也可以及時止損。
(2)考研長戰線讓我們以溫水煮青蛙的方式進入備考狀態
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是平凡的人,那些大神傳說對我們很多人來說也都只是傳說而已,所以我們應該及早悅納了自己的特質,并保持“既然走得慢,就走得早一點”的態度,對待自己在意的事情耗費更多的時間又何妨呢?
長期不專注但是持久的學習可以讓我們把備考當做習以為常的生活狀態。如果小伙伴們也覺得自己的資質沒有達到那種超級厲害的水平,可以考慮嘗試一下這種生活狀態,反之請自動忽略~
誤解3.準備得早,忘記得多
關于容易忘記這一點小編不反對,但是你忘了長戰線的一個優點:時間多??!一遍容易忘記,那就多看幾遍!學習就像是拿樹枝在石頭上劃出印記,即使第一遍印記很淺,你堅持劃下去,一定會在你心中有比他人深刻的刻痕。這樣的方法雖然淺而已懂,但是很多人都不喜歡嘗試,相反更愿意相信那些僅花三四個月就能突擊的神話,幫幫認為這種突擊的方法對于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更容易出現忘記得多的問題(難不成你還想趁考研不注意?給ta一個驚喜)。
誤解4.準備得太久,考前反而沒有沖勁
幫幫相信很多準備考研的人都一樣,不論是三個月沖刺還是三年備考,都會出現考前沒有沖勁的情況,所以這一點跟準備時間的長短并沒有多大關聯,而是對于自身掌握知識沒有把握以及緊張情緒作用下的必然心態。
三、考研復習最主要的是什么?
1.不要把別人的故事預設在自己身上
如果你這么容易就相信別人的話,這么容易就把別人的故事預設到自己頭上,到最后你會發現事情沒那么容易。而且太依賴別人容易迷失自己,何必浪費自己的時間去活成別人的樣子呢?考研也是,不管是長戰線還是突擊,都必須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走自己的路。
2.心智必須堅定
能決定考研結果的,從來都不是戰線是否太長,本質應該是,行動+足夠長的備考時間里,心智是否始終堅定。
有戰線過長的人最后放棄了,所以戰線過長不適合他。適不適合你?只有你自己知道,或者說可以嘗試。大二備考,大三放棄,大四再考,又不犯法,就怕最后你已經沒有那個決心。幫幫建議,把長戰線理解為為錄取做準備,在長戰線的過程(從決定考研開始),你要思考的應該是如何積累資本:各種獎項,各種潛移默化的能力,都是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