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所高校每年即使是專業,錄取分數線也會高低不同,我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大小年”,所謂“大年”就是指某學?;驅I在某年內特別火,報考人數特別多,分數線也就水漲船高了,這年就是它的“大年”。而“小年”正好相反,由于報考人數少,分數線降低。一般來說,“大年”、“小年”是相隔一年或兩年交替出現的。今天我們就來說說21屆是“大年”還是“小年”。
因為如果前一年某?;蚰硨I分數特別高,當年報考的學生會擔心不被錄取而紛紛改報其他學?;驅I,從而導致報考人數減少,分數線降低。而后一年的考生看到這一年分數低,則都集中到這里來,分數線自然又會升高,以此循環往復。
►考研歷史上的大小年
先給大家看一下近些年考研的報考人數和招生人數:
►院校的大小年
除了整體難度的大小年之外,和大家考研最息息相關的其實是目標院校的報考人數和考研難度。因為即便是全國考研人數再多,只要報考你目標院校的人數很少,那么你錄取的可能性就非常的大。不過大部分院校每年報考的人數不會出現大規模浮動,所以院校的大小年情況更多地出現在B區的院?;蛘咭恍┒€高校。
除此之外,某些院校在當年進行大規模擴招或者新成立某個學院等情況也會導致大小年的狀況。例如2017年考研中,中國人民大學在復試時就進行了擴招,許多擦線的學生都幸運地被人大錄取。建議大家在進行院校信息的收集時多查閱幾年的報考人數和錄取人數進行分析比較。同時選取最難的一年作為自己考研標準,以免出現報考人數突然增多難度加大導致措手不及的情況。
►大小年之間的具體區別
綜合而言,考試難度大、報考人數多的年份稱之為大年,而考試難度小、報考人數少的年份稱之為小年。其中,政治和英語的考試難度每年變化都不大,最能區分大小年的是數學。在2017年之前考研數學的難度都不算大,平均三四年會有一年的考研數學難度相對提高。
不過從2017年開始考研數學的卷面難度突然增大,并在2018、2019、2020年的考試中絲毫沒有減少的跡象。這說明考研對于考生的數學要求在逐步提高。所以大家在復習時千萬不要心存僥幸認為2021年的數學會進入小年,考研數學的難度不會減少,甚至還有增加的趨勢。
倘若20年研究生擴招只是個例,不會保持下去的話,21屆考研整體上必然的上是“大年”,其難度只會令人無奈。但擴招政策持續,21屆招生人數能與今年擴招政策下的擴招人數持平或者錄取人數下降不大的話,整體上可稱“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