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本質
(1)道德是反映社會經濟關系的特殊意識形態。
道德的產生、發展和變化,歸根結底根源于社會經濟關系。具體表現:
①道德的性質和基本原則、規范反映了與之相應的社會經濟關系的性質和內容。
②道德隨著社會經濟關系的變化而變化。
③道德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在階級社會里總是反映著一定階級的利益,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階級性同時,不同階級之間的道德或多或少有一些共同之處,反映著道德的普遍性。
④作為社會意識的道德一經產生,便有相對獨立性。
(2)道德是社會利益關系的特殊調節方式。
道德是一種調整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人與自身關系的特殊的行為規范。這種行為規范與法律規范、政治規范的不同之處在于它是用善惡標準去評價,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內心信念來維持的,因此是一種非制度化的、柔性的規范。道德作為一種調節方式,主要不是被頒布、制定或規劃出來的。
(3)道德是一種實踐精神。道德是一種旨在過把握世界的善惡現象而規范人們的行為并過人們的實踐活動體現出來的社會意識。道德是一種以指導人的行為為目的、以形成人的正確的行為方式為內容的精神,在本質上是知行合一的。道德把握世界的方式是從人的需要出發,從特定的價值出發來改造世界,對世界進行價值評價。道德作為一種實踐精神,是特殊的意識信念、行為準則、評價選擇等方面的總和,是調節社會關系、發展個人品質、提高精神境界等活動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