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城市
其實,選擇哪所院校最關鍵的標準在于好就業,其次要衡量自己的實力能夠考上什么樣層次的學校。而要想好就業首先要明確自己想去哪個城市。
對于法學來說,顯然是為大城市而生的專業。主要的城市選擇就在于北上廣,其他城市還包括杭州、南京、重慶、成都等等。
因此,選擇報考目標院校的基本標準就在于,你想去哪個城市工作,就考哪個地方的研究生。
以北京為例,如果你想去北京,那么一定要報考北京地區的研究生。因為北京的工作都是面向北京高校畢業生傾斜。
比如北京的公務員考試報考條件僅限于北京高校的畢業生,外地的畢業生必須符合三好學生或者一等獎學金等附加條件才能報考。因此,對于外地高校的畢業生頗為不利。
再比如某杜、某達、某坤、某問等月收入超過2.5萬元的高級律所,往往都需要超過一年的實習期才能錄用,京外學生由于沒有時間基本沒戲。
考博更是如此,身處京圈,更容易認識北京各大高校的博導,考取博士的概率比京外高出許多。因此,要想去北京工作,一定要考北京的研究生。
以此類推,想去上海,就考華東政法大學,想去重慶,就考西南政法大學,想去廣州,就考中山大學。當然,北京的好的研究生院校走到哪里都不怕,反過來就很艱難。
還要特別提示的是,對于本科不是法學,想考法律碩士,還想干公務員的同學來說,更要來北京,因為北京的公務員并不要求本科必須是法學,反之江浙滬地區嚴格要求。
02職業選擇
法學研究生的就業主要是三個層面,即讀博、公務員和律師。你想從事什么職業,也決定了你目標院校的選擇。
第一,如果想讀博士,一定要考北京的研究生。
北京才是學術的重鎮,知名博導全在北京。來到北京,即使你學校一般,也有大量的機會結識牛導。畢竟,現在的博士申請都是考核制,因此和博導的眼緣非常重要,導師往往會選擇自己熟悉的學生。
從這一點來說,京外院校的機會明顯偏少。當然,如果能跟到京外院校的大牛,也是不錯的,但不是所有人都有這樣的好運氣。
第二,如果想從事律師職業,最好不要去北京,上海是更好的選擇。
當然,如果能考到清北人的研究生,自然更好不過,有望進紅圈所拿兩萬高薪,戶口也有解決的希望。
但對于大多數人想從事律師的學生來說,北京并不是好的選擇。
北京的戶口非常難拿,從事律師職業,意味著將沒有戶口,而且律師的開始階段非常困難,每月的工資甚至都付不起房租。想干律師,最好考華東政法大學,在江浙滬的認可度比復旦、上交、浙大、南大都高一些,為了戶口容易一些也可以考取上海社科院法學所和復旦。
如果想去廣州,最好考中山大學,畢竟廣州沒有政法類院校,中山大學的法學研究生非常受到市場的歡迎。
第三,如果想從事公務員職業,一定要選擇較好的985院校和名牌政法類院校。
這主要考慮的是選調生的問題,因為選調生待遇好,而且考取相對容易。對于選調生而言,清北最好,不少省都會先選擇清北的學生,再來選擇其他知名院校的學生。
例如天津河北,先給一部分崗位給清北畢業生,再來選擇其他985院校的畢業生。
再如浙江,僅面對26所知名院校和名牌政法大學招錄選調生。
要想報考公務員,只拿下部分省份選調生報名資格的大學最好謹慎考慮。
第四,如果想報考軍隊文職,最好報考985和211院校。
例如解放軍軍事法院2020年文職人員招聘法官助理的條件是:男性,中共黨員,985和211工程大學的法學碩士畢業。
03個人實力
名校的名額是有限的,因此選擇考研院校,還要考慮自身的綜合實力。筆者把考研院校分成四檔:
第一類,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
第二類,名牌政法類院校和985院校;
第三類,特色專業院校;
第四類,普通院校。
選擇院校的原則應該是考研院校的實力大于等于本科院校。事實上,大多數單位看重的是你的最終學歷的院校。只有在最終學歷差不多時,才會比較本科學歷。因此,一定不要為了上個研究生,調劑到比本科學校差很多的學校。
比如,從名牌政法類院校,考研調劑到一個很普通的211.就是一個敗筆。 報考清華、北大、人大都需要很大的勇氣,報考人數眾多,但錄取人數較少,復試錄取的不確定性也很大,985院校同樣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名牌政法類院校招生人數較多,但由于報考人數多同樣不好考,不過相對于985院校來說容易一些。
其實,考生還可以關注特色專業的學校。
例如中央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可以借助其平臺,在民商法,經濟法和國際法上大有作為。
即使你是個三本院校,認為自身實力不夠沖擊上述名校的話,考一所普通院校其實也不至于沮喪。特別是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往往要求法學專業研究生,但對哪個院校的研究生基本不做要求,因此只要你是研究生,你就具有報考資格,因此仍然有成長和進步的空間。
反之,就算你本科學校再好,沒讀上研究生,很多單位的報考資格都沒有。
04總結
總之,考研院校的選擇需要結合自身條件,考慮城市、職業選擇和個人實力等多種因素。本文只是結合自己的經驗優勢和上述因素,從就業現實的角度對考研院校的選擇作出的簡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