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課程的育人作用,從規劃設計、教師培訓、激勵考核、條件保障、課程建設五個方面著力,切實加強課程思政建設,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深化改革,加強規劃設計。加強教學改革,將課程思政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出臺《關于加快一流本科教育建設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指導意見》,深入挖掘各類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積極構建專業課教學與思政課教學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以培養方案為抓手,科學設計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推動各院系結合學科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要求修訂培養方案,凝練思政教育內容,優化課程教學大綱,將思政元素有機融入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全過程,努力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聚焦課程思政建設,先后制定《課程思政建設行動方案》《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方案》《2021年度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計劃》,不斷完善課程思政建設內容體系、教學體系和工作體系,明確建設任務,壓實建設責任,提升建設質量。
加強培訓,提升教師能力。在學校層面,黨委教師工作部、教務部、研究生院、黨委組織部、黨委學生工作部等部門聯動,將課程思政建設要求和內容常態化融入教師崗前培訓、在崗培訓、師德師風和教學能力專題培訓、教師黨支部書記培訓、青年教師專職輔導員培訓等,組織開展全校性課程思政專題培訓和經驗交流活動,啟發任課教師結合學科專業特點,找到思政教育的突破口和立足點,將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教學中。在院系層面,引導各院系常態化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經驗交流和培訓,通過多種方式組織任課教師學習、研討,改進教學方法,完善教學內容,強化育人意識,提升育人效果。2019年7月以來,各院系已累計開展370余場次課程思政專題培訓,參加人數累計1.3萬余人次,有力促進了教師參與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主動性、積極性。
考核激勵,凝聚建設合力。建立多元化榮譽激勵機制,鼓勵教師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發表課程思政探索與實踐成果;在教學競賽活動、教學成果獎和教學名師評選等表彰獎勵工作中,突出課程思政要求,加大對課程思政建設優秀成果的支持力度,提高教師參與課程思政建設的積極性。建立多維度評價考核機制,定期對課程思政建設情況進行評估,并將各院系課程思政建設成效納入學科規劃和評估、院系教學績效考核以及二級黨組織書記、院系負責人年度考核等,把教師參與課程思政改革情況納入教師考核評價、崗位聘用、評優獎勵等,提升各院系和任課教師參與課程思政建設的主動性和責任感,形成課程思政建設合力。
多措并舉,夯實條件保障。建立聯動協調機制,成立課程思政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設立課程思政管理辦公室,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教務部門牽頭抓總、相關部門聯動、院系落實推進”的工作機制,各單位各盡其責、緊密配合,不斷強化課程思政建設目標導向和過程管理,形成堅實的組織保障。建立經費保障機制,統籌利用中央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專項經費等預算撥款和其他各類資源,不斷加大課程思政建設經費投入力度,加強條件保障。每年設置專項經費,通過設立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項目、遴選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等,支持各院系和任課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同時支持各院系統籌利用教學業務費、部門業務費等,深入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索。
試點先行,拓展協同效應。按照擴大覆蓋和提升效果相結合的工作要求,通過試點先行、示范引領、逐步推開的方式,穩步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2018年開始,各院系組織專業課程開展試點,逐步擴大課程思政覆蓋面;2019年,全校共有376門課程開展了課程思政試點教學。在前期試點的基礎上,深入實施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計劃,著力打造課程思政示范課,充分發揮引領作用。2020年以來,共立項建設540門校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獲認定2個國家級課程思政示范項目、14個省級課程思政建設改革示范項目、37個省級課程思政優秀案例。在示范項目引領帶動下,各類課程紛紛將思政元素有機融入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在全校范圍內推動形成“院院有精品、門門有思政、課課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