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緒論:管理范式的變化和學習型組織掌握管理的內涵。掌握管理職能、管理技能、管理層次的含義。理解成功的管理者與有效的管理者的區別。了解管理的各個學派,包括古典管理理論、人本主義學派、管理科學學派、系統論、權變論、全面質量管理及學習型組織。了解管理學研究方法:經驗法、現場實驗法、實驗室實驗法、調研法、文獻法等 第二章 管理環境了解組織的一般環境、具體環境及內部環境的種類。掌握組織環境的評價方法,并能進行一定的實例分析。如達夫特餅圖法、PEST分析、波特五力分析、SWOT分析等。理解組織文化的含義、組織文化的作用、組織文化建設的方法。第三章 組織目標與計劃理解計劃職能的內涵。掌握有效計劃的特點。了解計劃的類型與計劃的層次。掌握使命的內涵與制訂方法。理解戰略的含義,明確戰略制訂的一般過程,掌握企業戰略的層次結構。掌握SWOT分析方法。掌握波特競爭力量與競爭戰略,并能進行一定的案例分析。掌握合作戰略,并能進行一定的案例分析。第四章 組織結構與組織基礎理解組織職能的內涵。了解組織設計的幾個維度:分工、職權與職責、管理幅度與管理層次、集權與分權、規范化。掌握部門化的方式,并能進行一定的分析。掌握橫向協調的方式。了解組織結構設計的權變因素:戰略、環境、技術、規模、產品等對組織結構的影響。第五章 組織變革理解組織變革的涵義。了解變革的阻力及克服阻力的技術。能夠應用力場分析技術進行一定的分析。了解組織發展的內涵及技術。第六章 人力資源管理理解人力資源的戰略作用。了解吸引有效的勞動力的技術:人力資源管理計劃、工作分析、預測、招聘及選拔。了解開發有效的勞動力的技術:培訓、開發與考評。了解留住有效的勞動力的技術:工資、福利、勞工關系及解雇。第七章 控制:通過管理和質量控制體系來提高生產力理解控制職能的內涵。掌握組織控制的重點。了解反饋控制的模式。了解控制理念的變化。理解全面質量管理、預算控制、生產力控制。第八章 組織行為的基礎理解組織行為的概念。了解態度的概念、認知失調理論及工作滿意度、工作承諾等概念,理解態度在管理中的應用。了解知覺的概念、知覺的影響因素及知覺錯誤,理解知覺在管理中的應用。了解個性的概念及個性特質理論及其在管理中的應用。了解學習的概念,學習理論及其在管理中的應用。第九章 組織中的領導理解領導職能的內涵,及領導與管理的區別。掌握領導特質理論并能應用其進行一定的分析。掌握領導行為理論并能應用其進行一定的分析。掌握領導權變理論并能應用其進行一定的分析。理解領導的權力來源。第十章 組織中的激勵理解激勵的內涵及過程。理解內容型激勵理論: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阿爾德夫的ERG理論,赫茲伯格的雙因素理論、麥克萊蘭的習得理論,并能進行一定的分析。理解過程型激勵理論:期望理論、公平理論,并能進行一定的分析。理解強化理論,并能進行一定的分析。第十一章 組織中的溝通理解溝通的含義、作用及過程,并能夠從溝通的各個環節—編碼、渠道、解碼、反饋及噪音進行分析。了解人際溝通的模式:Y式、輪式、環式及全通道式。掌握組織溝通管理的方法,建立正式溝通渠道的方法有上行溝通、下行溝通及平行溝通渠道;非正式溝通有走動式管理、及藤狀網絡式溝通。第十二章 創新理解創新的概念及與發明的區別。理解創新的作用。掌握創新的技法及創造力測評方法。掌握創新管理的方法。
#p#副標題#e# 第十三章 組織中的團隊了解群體的概念和種類掌握群體的發展階段掌握群體的靜態結構:規模、結構、規范、地位、角色、凝聚力理解構建有效的群體的方法《區域經濟學》,欒貴勤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二篇 區域產業結構與空間結構(重點)第六章 區域經濟增長第一節 區域經濟增長與發展概述第二節 區域經濟增長與發展規律第三節 區域經濟增長與發展模式第七章 區域產業結構第一節 區域產業結構概述第二節 區域產業結構演進規律第三節 區域產業結構配置第四節 區域產業結構優化與評價第八章 區域空間結構(重點、難點)第一節 區域空間結構概述第二節 區域經濟的空間開發模式第三節 經濟區劃第五篇 區際經濟分工與合作第十五章 區域經濟分工與合作第一節 區際經濟關系第二節 區域經濟分工與合作的基礎第三節 區域經濟分工合作的內容與機制第十六章 區際貿易與生產要素流動第一節 商品貿易、生產要素流動與區際聯系第二節 區際貿易第三節 生產要素流動第十七章 國際區域經濟聯系與合作第一節 國際區域經濟概述第二節 國際區域經濟合作的動因第三節 世界貿易組織與全球化第四節 我國同周邊國家或地區的區域經濟合作課程名稱: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適用專業: 系統分析與集成總體要求: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是系統分析與集成專業碩士研究生的一門基礎理論課,其理論和方法是該專業方向研究和解決問題的重要工具。要求考生熟練掌握該門課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具備一定的概率統計思想,能夠運用已經學過的方法去分析和解決問題。通過考試檢查考生是否符合上述要求。答卷方式: 閉卷,筆試答題時間: 180分鐘內容比例: 概率論占60%,數理統計占40%內容要求: 概率論部分 #p#副標題#e# 一、隨機事件與概率1.理解樣本空間和隨機事件的概念,掌握事件之間的關系與運算。2.理解概率的古典定義,了解概率的統計定義和公理化定義。3.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質和有關計算。4.理解條件概率和獨立性的概念,掌握乘法定理、全概率公式、Bayes公式及它們的應用。二、隨機變量及其分布1.理解隨機變量和分布函數的概念和性質,掌握有關計算。2.掌握離散型隨機變量的分布律和連續型隨機變量的概率密度的概念和性質。3.掌握二項分布、Poisson分布、超幾何分布、均勻分布、正態分布和指數分布。4.掌握簡單的隨機變量函數的概率分布的求法。三、多維隨機變量及其分布1.理解二維隨機變量的聯合分布函數、聯合分布律和聯合概率密度的概念,掌握它們的性質及有關計算。2.掌握二維隨機變量的邊緣分布和條件分布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3.理解隨機變量獨立性的概念,掌握有關計算。4.掌握兩個隨機變量和的分布求法,兩個相互獨立隨機變量最大值、最小值的分布求法。四、隨機變量的數字特征1.理解數學期望和方差的概念及性質,了解Chebyshev不等式。2.掌握服從常見分布隨機變量之數學期望和方差的計算。3.掌握簡單隨機變量函數之數學期望的計算。4.理解協方差、相關系數的概念,掌握它們的性質及計算,了解矩和協方差矩陣的概念。五、大數定律和中心極限定理1.理解大數定律和中心極限定理的基本含義。2.了解Chebyshev大數定律、Bernoulli大數定律、Khintchine大數定律。3.了解Liapunov中心極限定理,掌握De Moivre-Laplace中心極限定理及其應用?!?strong> 數理統計部分一、樣本和抽樣分布1.理解總體、樣本、樣本統計量和樣本矩的概念,掌握樣本均值,樣本方差的計算,了解順序統計量的概念。2.了解經驗分布函數的概念,了解Glivenko定理。3.掌握χ2分布、t分布和F分布的定義及其基本性質。4.掌握正態總體之樣本均值和樣本方差的有關分布及相關性質。二、參數估計1.理解點估計的概念,掌握矩法和最大似然法。2.了解無偏性、有效性和相合性等估計量的評價標準。3.理解區間估計的概念,會求正態總體均值與方差的置信區間、兩正態總體均值差和方差比的置信區間、0-1分布參數的置信區間。三、假設檢驗1.理解假設檢驗的基本思想,了解檢驗可能產生的兩類錯誤。2.掌握單個正態總體均值和方差的假設檢驗、兩個正態總體的均值差和方差比的假設檢驗。3.了解假設檢驗與區間估計的關系。4.了解χ2擬合檢驗?!?strong> 四、方差分析與回歸分析1.理解方差分析的思想,掌握單因素方差分析方法,了解雙因素方差分析方法。2.理解回歸分析的思想,掌握一元線性回歸分析方法,了解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方法。宏微觀經濟學是國家教委規定的財經類專業十門核心課程之一。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掌握現代宏微觀經濟學的基本概念與基本理論,掌握宏微觀經濟學所運用的基本分析方法,以作為學習其他課程的基礎。下面逐章介紹各章的要求以及應該掌握的基本內容。 (其中帶“﹡”號的內容為重點內容)。 #p#副標題#e# 第一章 導言本章介紹宏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本章的重點包括:*(1)稀缺性、選擇的含義,以及這兩個概念與經濟學的關系。(2)西方經濟學研究的對象是資源配置與資源利用問題。(3)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含義。(4)實證經濟學與規范經濟學的區別。(5)實證分析方法中假設與理論的關系。第二章 需求、供給與均衡價格本章是全書的重點章之一,介紹價格的形成及其對經濟的調節。市場經濟就是以價格調節為中心的經濟,這一章正是說明市場經濟運行的,所以.非常重要。本章的重點包括:(1)需求的含義與需求規律。*(2)需求變動與需求量變動的區別(3)供給的含義與供給規律。*(4)供給變動與供給量變動的區別。*(5)均衡價格的含義。*(6)需求價格彈性、需求收入彈性、需求交叉彈性、供給價格彈性,彈性理論的應用*(7)供求規律。(8)價格在經濟中的作用(9)支持價格與限制價格(10)蛛網模型第三章 消費者行為理論本章是對消費者行為的分析,通過這種分析可以加深理解需求定理。本章的重點包括:*(1) 效用、總效用、邊際效用的含義(2) 總效用與邊際效用的關系。*(3)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的含義。*(4) 消費者均衡(數學表達及圖示)。*(5) 邊際替代率*(6) 無差異曲線的含義與特征。(7) 收入消費曲線、Engel曲線、價格-消費曲線。*(8) 價格效應的分解圖示,商品的分類第四章 企業和生產理論本章是對生產者行為的分析,通過這種分析可以加深理解供給定理。本章的重點包括:(1) 企業及其目標*(2) 短期生產函數(總產量、平均產量、邊際產量的關系,生產要素報酬遞減規律及生產要素的合理投入*(3) 長期生產函數(等產量線的含義與特征、邊際技術替代率、等成本線的含義、兩種生產要素最優組合的數學表達與圖形)(4) 規模報酬與規模經濟的含義與原因,范圍經濟第五章 成本理論本章仍然是分析生產者的行為.所分析的是成本與收益的關系。成本是用貨幣來表示生產要素,收益是用貨幣來表示產量。所以,這一章所分析的是用貨幣表示的投入與產量的關系。本章的重點包括:(1) 短期與長期的含義與區別(2) 短期成本分類與變動規律*(3) 短期平均成本與邊際成本的關系*(4) 利潤最大化的基本原則。(5) 機會成本、外顯成本和內含成本。*(6) 長期成本(長期總成本、長期平均成本、長期邊際成本的定義及圖示) 第六章 完全競爭和完全壟斷市場中價格和產量的決定本章分析廠商在完全競爭和完全壟斷市場上的行為,即廠商如何通過價格與產量的決定來實現利潤最大化。本章的重點包括:(1) 完全競爭、完全壟斷、壟斷競爭與寡頭壟斷的含義。*(2) 完全競爭市場上的短期均衡與長期均衡的條件、圖示。*(3) 完全壟斷市場的利潤最大化條件,圖示*(4)壟斷的差別價格及其公式推導和計算。第七章 壟斷競爭市場與寡頭壟斷市場中價格和產量的決定本章分析廠商在完全競爭和完全壟斷市場上的行為,并介紹博弈論的基本思想。本章的重點包括:*(1) 壟斷競爭廠商的行為(短期均衡和長期均衡)(2) 產品變異與廣告的作用(3) 寡頭壟斷(數學分析的推導與困難,Curnot模型、拐折線需求模型、*卡特爾、價格領導)(4) 博弈論基本思想第八章 要素價格與收入分配本章是說明“為誰生產”問題,即收入分配的決定。分配問題也就是生產要素價格的決定。本章第一節介紹各種生產要素需求與供給的基本原理,是其他各節的基礎。第二節論述工資、利息、地租、利潤的決定,即市場經濟的分配機制。第三節是社會分配問題。本章的重點包括:(1)生產要素需求的特點,利潤最大化與生產要素的需求,成本最小化與生產要素的需求,(2) 工資的決定及工會在工資決定中的作用。(3) 利息與地租的決定(4) 超額利潤的來源。*(5) 洛倫茨曲線與基尼系數的含義。*(6)公平與效率矛盾的產生與解決方法 第九章 一般均衡與福利經濟學本章介紹一般均衡的概念及分析思路,并介紹福利經濟學的基本思想。本章重點包括:(1) 一般均衡問題的提法(2) 兩個部門的一般均衡模型和圖示(3) 福利經濟學簡介(福利的概念,Pigou的舊福利經濟學基本思想,*Pareto最優及Pareto改進,Kaldo補償原則)第十章 微觀經濟政策本章討論市場失靈問題以及政府如何利用微觀經濟政策進行校正的問題。本章重點包括:*(1) 壟斷與反壟斷政策*(2) 外部影響及其校正措施(3) 公共物品及公共物品的決定程序(4) 不完全信息與市場失靈(逆向選擇、道德風險、委托-代理關系和內部人控制問題)(5) 公共選擇與政府失靈問題第十一章 國民收入核算國民收入核算是宏觀經濟學的基礎,它所計算的各種指標是衡量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標準。本章的重點包括:*(1)三大產業,GDP的含義及準確理解(2)GDP的計算原理(3)國民收入核算中五個總量的關系*(4)國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關系(兩部門經濟中的收入流量循環模型與恒等關系、三部門經濟中的收入流量循環模型與恒等關系、四部門經濟中的收入流量循環模型與恒等關系)第十二章 國民收入的決定:收入-支出模型本章是宏觀經濟學的重要一章,所論述的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是分析各種宏觀經濟問題與決定宏觀經濟政策的基礎。本章的重點包括:*(1) 消費函數、平均消費傾向與邊際消費傾向的含義,消費函數的進一步發展(消費函數之謎、Duesenbery的相對收入假定、Friedman的持久收入假定、Modigliani的生命周期假定)在總供給為既定時總需求如何決定國民收入。(2) 兩部門經濟的均衡產出、三部門經濟的均衡產出、四部門經濟的均衡產出*(3) 乘數的含義與各種乘數的定義和計算。(4) 國民收入的調節原理第十三章 貨幣、利率和國民收入本章介紹貨幣需求與供給理論。本章的重點包括:(1) 貨幣及其職能、貨幣計算口徑(2) 銀行體系*(3) 貨幣的需求函數和供給、貨幣乘數(4) 利率與投資需求,投資的邊際效率第十四章 國民收入的決定:IS-LM模型本章介紹作為Keynes理論標準解釋的IS-LM模型。本章的重點包括:*(1) IS曲線的含義、推導、斜率、移動。*(2) LM曲線的含義、推導、斜率、移動(3) Kenyes陷阱*(4) 商品市場與貨幣市場的同時均衡與IS-LM模型第十五章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本章介紹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基本工具和原理。本章的重點包括:*(1) 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2) 財政政策的工具及實施原理,自動穩定器和擠出效應,功能財政*(3) 貨幣政策的工具及實施原理(4) 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 第十六章 國民收入的決定:AD-AS模型本章在IS-LM模型的基礎上,討論AD-AS模型。本章的重點包括:*(1) 總需求函數的含義,AD曲線(推導、曲線性質的討論),利用AD曲線進一步分析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2) 三種不同的總供給曲線,不同總供給曲線下,總需求變動時國民收入與價格的影響(3) 古典模型下的AD-AS均衡分析,Keynes主義的AD-AS均衡分析 第十七章 通貨膨脹與失業本章是運用國民收入理論來分析宏現經濟中的兩個重要問題。本章的重點包括:(1) 通貨膨脹的含義*(2) 通貨膨脹的類型及原因(3) 通貨膨脹后果及危害,通貨膨脹的治理(4) 充分就業的含義。*(5) 失業的分類與原因,自然失業的含義。*(6) 凱恩斯對需求不足失業的解釋。*(8) 菲利浦斯曲線的含義,不同學派對菲利浦斯曲線的不同解釋及政策含義?!?strong> 第十八章 經濟增長與經濟周期經濟增長與經濟周期理論是現代宏觀經濟學理論的重要內容。本章的重點包括:*(1) 經濟增長的含義及特征、源泉及因素分析*(2) Harold-Doma模型、新古典增長模型、新劍橋增長模型(4) 可持續發展思想(5) 經濟周期的四個階段。(6) 短周期、中周期與長周期的劃分。(7) 各種關于經濟周期的解釋理論*(8) 乘數—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理論第十九章 國際經濟學初步(不要求)2014年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考試大綱一. 總則根據教育部《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和國家各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相關文件精神,我校外語學院英語語言文學和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的研究生,除具有堅實的英語基礎,還需要掌握一門第二外語,要求做到能夠比較熟練運用所學的第二外語閱讀本專業文獻并能進行翻譯和交流。為達到對研究生二外水平的要求,確保我們上述兩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特制定日語二外入學考試大綱?!?strong> 二、考試目的本考試旨在全面考察考生是否具備碩士階段學習所要求的日語水平。以便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們的日語水平,在兩學期的日語學習結束時通過大學日語四級考試?!?strong> 三、考試性質與范圍是測試應試者綜合語言能力的水平考試??荚嚪秶畹鸵莆丈虾M饨躺绲摹缎戮幦照Z》1到4冊的內容。1、考試的總體要求筆試。➀ 詞匯 要求掌握4000∼∼4500個➁ 語法 助詞、動詞活用、副詞及常用句型。達到國際能力考2級水平。➂ 翻譯 具有綜合知識應用能力,能夠翻譯一般的資料。2、考試形式閉卷3、考試內容及時間內容包含以下幾點:➀ 詞匯(漢字添假名、假名添漢字、外來語)➁ 語法(助詞、動詞活用、副詞)➂ 翻譯(中翻日、日翻中)題型:一、次の単語に振り仮名をつけなさい。10點二、線を引いたところの仮名を漢字に直しなさい。10點三、次の外來語を中國語に直しなさい。20點四、次の文を中國語に訳しなさい。10點五、?。撸撸撙颏膜堡皮い胙匀~はそれぞれ何の活用形ですか。6點六、穴埋め。20點七、次の言葉から適當なものを選んで番號で(?。─巳毪欷胜丹?。すべての語を一回使うこと。10點八、次の中國語を日本語に訳しなさい。14點時間:總共180分鐘。 #p#副標題#e##p#副標題#e# 考核大綱: 一、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識點國際貿易 對外貿易 過境貿易 轉口貿易 易貨貿易 貿易值 貿易量 貿易商品結構 貿易地理結構(方向) 貿易條件 總貿易 專門貿易 貿易差額 進料加工 來料加工 補償貿易 電子商務 國際分工 絕對優勢 比較優勢 H-O原理 國際服務貿易 技術進出口 對外直接投資 跨國經營 自由貿易 保護貿易 超保護貿易 貿易自由化 緩沖庫存 關境 關稅 正常關稅 普遍優惠制 關稅壁壘 禁止關稅 懲罰性關稅 關稅保護率 非關稅壁壘 技術性貿易壁壘 綠色貿易壁壘 最惠國待遇 國民待遇 自由港或自由貿易區 出口加工區 保稅區 商品傾銷 出口補貼 外匯傾銷 區域經濟一體化 進口替代 出口導向 二、需要熟悉的基本內容國際貿易的種類國際貿易統計體系國際貿易統計指標的種類對外貿易的產生與發展國際分工的產生與發展影響國際分工的主要因素和決定性因素絕對優勢說比較優勢說要素稟賦理論(H-O理論)里昂剔夫(列昂捷夫)之謎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世界市場上的交易方式世界市場價格的基礎世界市場價格的形成影響貿易條件變化的因素國際服務貿易的形式國際服務貿易的特點跨國經營的方式對外直接投資的動因對外直接投資產生的貿易效應壟斷優勢理論內部化理論國際生產折中理論對外貿易政策的類型對外貿易政策的目的保護貿易和超保護貿易理論貿易自由化的產生貿易自由化的主要表現新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特點貿易條約與協定中的主要法律原則緩沖庫存的作用國際儲存的共同基金的作用關稅措施的種類普遍優惠制的原則普遍優惠制的類型實施反傾銷的基本條件關稅有效保護率的計算非關稅措施的分類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特點綠色貿易壁壘的形式出口促進的主要措施出口管制和貿易制裁經濟特區類型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形式關稅同盟靜態理論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的產生與發展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的多邊談判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世界貿易組織的特點中國與世界貿易組織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對外貿易發展模式三、需要了解的基本內容要素價格均等化國際貿易的新要素學說其他后H-O時代的國際分工理論國際服務貿易總協定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的協定其他跨國公司理論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社會責任貿易壁壘其他區域經濟一體化理論世界貿易組織的多邊談判(多哈回合)國際經濟與貿易的時事及熱點問題 #p#副標題#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