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試性質與范圍
本考試科目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碩士研究生入學的專業基礎課程考試,旨在考察考生對計算機組成原理與數據結構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運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荚嚪秶ㄓ嬎銠C組成原理和數據結構。
二、考試基本要求
計算機組成原理要求考生掌握:
1. 掌握計算機硬件系統的基本組成及工作機理,包括運算器的構成及工作原理;控制器的設計與實現方法;存儲器及層次存儲體系的概念及工作原理;輸入/輸出系統及工作方式。并建立整機概念,各基本部件如何協調工作完成指定任務;
2. 理解計算機系統層次化結構概念,熟悉硬件與軟件之間的界面,掌握指令集體系結構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實現方法;
3. 能夠運用計算機組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對有關計算機硬件系統中的理論和實際問題進行計算、分析,并能對一些基本部件進行簡單設計。
數據結構要求考生掌握:
1. 數據結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數據的邏輯結構、存儲結構及基本操作的實現,能夠對算法進行基本的時間復雜度與空間復雜度分析;能夠運用數據結構基本原理和方法進行問題分析與求解,具備采用C或C++語言設計與實現算法的能力。
三、考試形式與分值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考試時間為180分鐘,試卷滿分為150分,其中:
計算機組成原理 75分
數據結構 75分
四、考試內容
I 計算機組成原理
1.計算機系統概述
1) 電子計算機與存儲程序控制。了解計算機的發展歷史,掌握數字化概念、存儲程序工作方式和馮諾依曼體制。
2) 計算機系統層次結構
計算機硬件的基本組成、計算機軟件的分類、計算機的工作過程
(1) 計算機系統。熟悉計算機硬件系統的組織、硬件與軟件間的關系、計算機系統軟硬件的邏輯等效性。
(2) 掌握計算機系統的層次結構概念,了解系列機和軟件兼容。
3) 計算機性能指標
吞吐量、響應時間;CPU時鐘周期、主頻、CPI、CPU執行時間;MIPS、MFLOPS。
2.數據的機器層次表示
1) 數值數據的表示。熟悉進位計數制基本概念,掌握原碼、補碼表示方法及其相互轉換。
2) 機器數的定點表示和浮點表示。掌握定點整數、定點小數表示。掌握浮點數的表示方法和表示范圍、規格化和隱藏位等技術、階碼的移碼表示法及IEEE754標準。了解定點、浮點表示法的區別,定點、浮點計算機。
3) 非數值數據的表示。了解字符和字符串的表示、漢字的編碼及統一代碼(Unicode)。
4) 數據校驗碼。掌握數據校驗碼的概念和實現原理。
3.指令系統
1) 指令格式:掌握擴展操作碼指令集設計的基本方法。
指令的基本格式、定長操作碼指令格式、擴展操作碼指令格式。
2) 指令的尋址方式
有效地址的概念、數據尋址和指令尋址、常見尋址方式、堆棧的結構和堆棧操作
3) CISC和RISC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