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成績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結構
名詞解釋題;簡答題;論述題;案例分析題等
二、考試目標
1.掌握高等教育學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
2.理解高等教育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
3.運用高等教育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來分析和解決高等教育中的現實問題。
三、考試范圍
(一)高等教育的產生與發展
1.古代的高等教育
古代中外高等教育的異同點;古代高等教育的歷史價值。
2.中世紀的高等教育
中世紀大學的表現形式與基本特征;中世紀大學的歷史意義。
3.近現代的高等教育
近現代高等教育的發展歷程與主要特征。
4.當代的高等教育
當代高等教育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走勢。
(二)高等教育的本質
1.教育與高等教育
教育的本質;高等教育的本質。
2.高等教育與高深知識
高深知識的內涵與特征;高深知識與高等教育的關系。
3.高等教育內外部基本關系與規律
高等教育的內外部關系;高等教育的基本規律。
(三)高等教育目的
1.高等教育價值與高等教育目的
高等教育的價值;高等教育的目的。
2.我國的教育方針與高等教育目的
我國的教育方針;我國高等教育的目的。
3.高等學校培養目標
高等學校的培養目標;高等教育目的與高等學校培養目標的關系。
(四)高等教育結構與功能
1.高等教育結構與功能概述
高等教育的結構;高等教育的功能。
2.國內外高等教育結構與發展趨勢
我國的高等教育結構;世界高等教育結構改革趨勢與發展。
3.高等教育功能與高等學校職能
高等教育的功能;高等學校的職能;高等教育功能與高等學校職能的關系。
(五)高等學校教育制度
1.學位制度
國外的學位制度及其改革;我國的學位制度及其改革。
2.招生制度
國外的招生制度及其改革;我國的招生制度及其改革。
3.培養制度
國外的培養制度及其改革;我國的培養制度及其改革。
4.就業制度
國外的就業制度概況;我國的就業制度及其改革。
5.管理制度
國外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及其改革;我國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及其改革。
6.評價制度
國外的高等教育評價制度概況及其改革;我國的高等教育評價制度及其改革。
(六)高等學校的教師與學生
1.教師的角色、地位與隊伍建設
教師的角色特征;教師的地位;我國高校的教師隊伍建設。
2.學生的特征、本質與學習
大學生的特征;大學生的本質;大學生的學習。
3.師生關系的發展與建立
高校師生關系的內容;高校師生關系的建立。
(七)高等學校的課程與教學
1.專業設置與人才培養
專業的內涵與專業設置;專業設置與專業調整;專業設置與人才培養的關系。
2.課程結構、設計與評價
高等學校的課程結構;高等學校的課程設計;高等學校的課程評價;中外高等教育課程發展模式與改革趨向。
3.教學過程、原則與方法
高等學校的教學過程;高等學校的教學原則;高等學校的教學方法;中外高等教育的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