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成績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結構
名詞解釋題;簡答題;分析論述題等
二、考試目標:
1.掌握新聞學與傳播學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
2.理解新聞學、傳播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并能運用新聞學和傳播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來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
三、考試范圍:
(一)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部分
1.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創立和發展的時代背景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形成發展的社會經濟政治條件、文化教育背景和家庭影響、新聞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
2.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哲學基礎
從事物聯系的普遍性考察人類社會交往的必要性、從存在決定意識規律認識新聞傳播的本質、對立統一法則制約新聞傳播機制、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互動原理規定新聞事業的性質、人民的歷史主人地位決定人民是新聞事業發展的動力
3. 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的一致
新聞宣傳的黨性原則、新聞宣傳的人民性原則、黨性和人民性的統一
4.新聞和宣傳必須完全真實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新聞的客觀性與傾向性、新聞真實性的基本要求、把握新聞宣傳工作主動權、尊重新聞傳播規律、反對虛假報道,捍衛真實性原則
5.輿論引導和輿論監督
輿論引導、輿論監督、新時期輿論運作的新態勢
6.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黨的企業”、傳媒體制改革與傳媒產業勃興、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
7.群眾路線與調查研究
群眾路線:黨的新聞工作的生命線;全黨辦報、群眾辦報;“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調查研究是一項基本功;深化“走轉改”,踐行群眾路線
8.新聞自由與宣傳紀律
憲法保障下的新聞自由、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中的新聞自由觀、新聞有自由,宣傳有紀律
9.學習和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意義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需要;加強輿論引導、形成社會共識的需要;提升新聞職業道德水平的需要
10.努力實現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時代化、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大眾化
(二)傳播學部分
1、 傳播學的研究對象與基本問題
傳播的定義和傳播學的研究對象
2、人類傳播活動的歷史與發展
人類傳播的發展進程
3、人類傳播的符號與意義
符號在人類傳播中的作用與意義交流
4、人類傳播的過程與系統結構
傳播的基本過程和社會傳播的系統結果
5、傳播類型
人內傳播與人際傳播、群體傳播與組織傳播、大眾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