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成績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結構
名詞解釋題、簡答題、論述題、材料分析題、寫作題等
二、考試目標:
1.掌握新聞傳播業務研究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
2.理解新聞傳播業務研究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
3.運用新聞傳播業務研究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來分析和解決新聞傳播業務研究中的現實問題。
三、考試范圍:
(一)新聞采訪與寫作部分
1.新聞采寫的特征與原則
新聞采寫的特征 新聞采寫的原則
2.新聞采寫的主客體
新聞采寫的主體——記者 新聞采寫的客體——新聞事實 新聞采寫的成果——新聞報道
3.新聞選題
新聞發現 新聞的選題與采訪策劃
4.新聞采訪
采訪的類型 采訪的準備 采訪的實施——訪問 采訪的實施——現場觀察 采訪的實施——記錄與核實
5.新聞寫作
消息寫作 通訊寫作 特寫 調查性報道 解釋性報道 預測性報道 突發性事件報道 專題報道 系列報道 廣播新聞寫作電視新聞寫作 網絡新聞寫作
6.融合報道
(二)新聞評論
1.新聞評論的特點
定義、與新聞報道的比較、與理論文章的比較、根本特征
2.新聞評論的社會價值
功能定位、具體作用
3.新聞評論的嬗變
新聞評論的緣起、我國民主革命時期的報刊言論、歐美等國報刊新聞評論述略
4.無產階級報刊新聞評論的傳統
國際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十分重視報紙言論、建黨后黨報評論在革命實踐中不斷發展、解放后黨和政府對新聞評論的重視、毛澤東對黨報評論工作的貢獻、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新聞評論工作
5.社會主義新聞評論的黨性原則
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貫徹全黨辦報群眾辦報的方針
6.黨報評論應對新媒體沖擊的主要方略
化被動為主動、化說教為說理、化生硬為生動、化單向為雙向、化互動為互贏
7.評論工作者的基本素養
政治家的眼光、理論家的頭腦、社會活動家的本領、雜家的智慧、作家的技巧
8.評論寫作的基本程序
新聞評論的要素及其應用、選題、立意、論證、謀篇、文采、大忌、修改
9.常見評論形式與寫作要領
新聞評論的分類、社會與編輯部文章、社評、本報評論員與特約評論員文章、短評、編者按與“配”評論、新聞述評、專欄評論、廣播電視新聞評論、電視新聞評論、網絡新聞評論、文藝性政論
(三)媒介經營與管理部分
1.媒介經營概論
產業化進程中的媒介經營 媒介經營理論的研究范疇 媒介經營的利潤來源 媒介經營視角下的媒介市場 媒介經營的發展趨勢
2.媒介市場
媒介市場的形成與發展 媒介市場的特征 媒介市場的構成要素媒介市場結構 媒介市場評價
3.媒介產品
媒介產品及其特征 媒介產品的類型 媒介產品的生產機構 媒介產品生產的一般流程 我國媒介產品生產的現狀
4.媒介廣告
媒介廣告的界定 媒介廣告經營在媒介經營中的地位與作用
媒介廣告資源分類 媒介廣告資源開發 媒介廣告形式設計和廣告編排 媒介廣告定價 媒介廣告銷售和廣告服務 媒介廣告經營方式媒介廣告市場的現狀及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