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查目標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為核心的公共組織通過整合社會資源和廣泛運用政治、法律、管理、經濟的方法,從而達到增進公共利益、提高服務品質的各種管理活動的總稱?!豆补芾韺W》是公共管理學科的一門基礎課,旨在培養學生的公共管理理論素養、專業意識和實際應用能力。因此,《公共管理學》課程的研究生入學考試,既充分反映公共管理的學科特點,檢測考生對基本理論知識掌握和理解的情況;又要緊密結合新時代公共管理實踐,檢測考生對公共管理理論知識實際運用的能力。
具體來說,《公共管理學》課程的研究生入學考試,就是要檢測考生系統掌握公共管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情況;檢測考生對當代西方公共管理學發展的最新理論、方法與最新實踐的了解和掌握情況;檢測考生對中國特色的公共管理理論和實踐的了解和掌握情況;檢測考生運用公共管理知識和理論分析、判斷和解決公共管理實踐問題的實際應用能力。
二、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總分:150 分, 考試時間:180 分鐘
(二)考試方式閉卷、筆試
(三)內容結構
1.基本理論知識:90 分;
2.實際問題分析:60 分。
(四)題型結構
1.單項選擇題(本題共有 10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20 分)。
2.判斷分析題(本題共有 5 小題,每小題 4 分,共 20 分)
3. 簡述題(本題共有 3 小題,每小題 10 分,共 30 分)。
4.論述題(本題共有 2 小題,每小題 20 分,共 40 分)。
5.案例(材料)分析題(本題共有 2 小題,每小題 20 分,共 40 分)。
三、考查范圍
第一章 導論
一、考查目標
通過考試,檢測考生對公共管理基本概念范疇、公共管理學的研究對象、研究途徑、研究方法與學科特征的理解;檢測考生對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關系的理解;檢測考生對公共管理產生、發展與演進規律的掌握和理解。
二、考查內容
(一)公共管理學概述
1.公共管理的含義。
2.公共管理學的概念范疇:公共管理與公共行政、公共管理與公共產品、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政治與行政、公共治理與善治、公共管理與工商企業管理。
(二)公共管理學的研究對象
1.公共管理的興起:公共行政的發展演進、公共行政的反思。
2.公共管理學的研究對象:公共管理學的理論體系、公共管理學的學科特征。
(三)公共管理學的研究途徑和方法
1.公共管理學的研究途徑:P 途徑、B 途徑。
2.公共管理學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公共管理的理論與發展
一、考查目標
檢測考生對公共管理各種理論流派主要代表人物、代表觀點及其發展的掌握
和理解;檢測考生對公共管理各種理論流派相互關系的理解;檢測考生運用公共管理理論分析和解決公共管理實踐問題的運用能力。
二、考查內容
(一)公共行政理論的演進
1.公共行政理論的初創:威爾遜的政治——行政二分法、韋伯的官僚制理論、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美國進步時代的公共行政改革、古典時期的公共行政與新古典時期的公共行政。
2.公共行政理論建構:懷特的系統化公共行政理論、古利克和厄威克的科學化公共行政原則、福萊特的動態化公共行政理論。
3.公共行政理論的轉型:西蒙的批判與公共政策學派的出現、“西沃之爭”、新公共行政學。
(二)現代公共管理理論的發展
1.公共選擇理論。
2.新公共管理理論。
3.公共治理理論。
4.新公共服務理論。
第三章 公共組織
一、考查目標
檢測考生對公共組織的含義、公共組織的構成要素、公共組織的類型、公共組織的縱向結構與橫向結構的理解;檢測考生對公共組織變革的理解;檢測考生對公共組織理論以及運用理論分析、解決公共組織管理實踐問題的能力。
二、考查內容
(一)公共組織的性質與結構
1.公共組織的含義:公共組織的概念、公共組織的特征。
2.公共組織的結構:縱向結構、橫向結構。
3.公共組織的類型:行政組織、非營利組織、準政府組織、第三部門、事
業單位及其改革。
(二)公共組織的變革
1.科層組織的反思:科層組織的基本特征、科層制方法的主要內容、傳統科層組織的缺陷與困境。
2.公共組織的變革:公共組織變革的目標、公共組織變革的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