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體育大學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體系,以浸潤融合理念為行動引領,以融入體育思政元素為發展特色,構建了學科與術科、教室與場館、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體育特色課程思政建設新模式,著力培養適應新時代體育工作需求的高水平、高層次復合型人才。
全面統籌部署,注重價值引領。成立課程思政工作領導小組和專家咨詢委員會,構建“黨委統一領導、教務牽頭抓總、相關部門聯動、學院落實推進”的工作格局,形成學校黨委、學院黨組織、教師黨支部三級聯動工作機制,全員發動、全面挖掘,確保課程思政工作高質量落到實處。將課程思政融入課堂教學建設全過程,作為課程設置、教學大綱標準和教案評價的重要內容,深入研究體育類高校課程特點,將“女排精神”“冠軍精神”“中華體育精神”等融入到教學大綱制定、教材選用、教師備課與教案設計、課程教學質量監控各方面,貫穿于課堂授課、教學研討、實習實訓、作業論文各環節。
突出分層分類,打造特色樣板。制定實施《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方案》,分類型構建課程思政體系。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全面納入通識必修課程;圍繞開展以黨史學習教育為重點的“四史”宣傳教育,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人文素質、科學精神等,重點建設“新聞實務大講堂”“中國政法實務大講堂”等30門通識選修課程;深度挖掘不同學科專業知識體系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將中華傳統體育精神等融入足球、籃球、排球、冰雪運動專業課程;圍繞學生扎根中國大地了解國情民情的需要,建設“青年紅色筑夢之旅”“助力國家隊,奮戰奧運會”等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實習實訓類課程,形成了以思政類通識必修課程為核心、融入思政元素的專業課程為支撐、通識選修類課程與社會實踐課程為主干的課程思政建設體系。不斷拓展課程思政建設方法和途徑,立足教室與場館并存、線上與線下教學結合的實際,開展課程思政進教室、進場館、進線上、進社會實踐的“四進”工程,推出了“冰雪場上的思政課”等符合北體大特色的課程思政新樣態。著力打造“冰上舞蹈基礎訓練”“運動生物力學”等一大批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并拍攝“體育解說員的政治素養”“武術與民族精神”等一批教學案例課程,推動建設“革命傳統教育”“運動心理學”“走進冬奧會”等一批有效融入課程思政元素的國家一流本科課程和“運動醫學”“奧林匹克運動”等具有體育課程思政特色的國家精品課程。
加強標準建設,提高師資能力。構建質量標準,圍繞課程教學過程多層次和專業設置多類型的特點,基于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業評價等方面,著手制定《課程思政建設標準》,基于不同類型和不同專業的特色,分類型、分專業制定通識課程、人文社科類專業課程、理工科類專業課程思政質量標準。提高研究水平,與新華網共建思政教育協同發展中心,打造“思政課程示范研究中心”和“課程思政示范研究中心”兩大品牌,加強課程思政建設重點、難點和前瞻性問題研究,以研究項目帶動課程建設。打造課程思政協同教學團隊,發揮體育特色優勢,推進思政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奧運冠軍與學科專家、業界精英與課堂名師等協同教學團隊建設,如馬克思主義學院與中國排球運動學院、中國冰上運動學院等項目學院優勢互補,建立協同教學團隊,促進思政元素融入運動項目教學。強化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引導教師增強課程思政意識,在已有的教學類評比中設置課程思政評價指標并提高占比;將課程思政納入教師崗前培訓、在崗培訓和師德師風、教學能力專題培訓,定期舉辦思政教師與專業教師集體備課會,提高教師教學設計與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