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齊魯工業大學

                                                                        當前位置:考研招生在線 > 研招資訊  > 考研動態

                                                                        研究生培養要補齊這些短板

                                                                        時間:2020-08-13 11:15:45     作者:考研招生在線

                                                                        北京某高校大三學生小林最近很為考研的事困惑,“考研是為了提升學歷,獲得更好的就業機會,選專碩學制短,更貼近工作實際,但又怕學不到真東西,實踐走過場,就業時相比學碩似乎也會受一些‘歧視’。到底該報學碩還是專碩?很犯難。”近年來,我國研究生教育培養了大批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優秀人才。但小林的困惑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前研究生培養體系仍存在一些短板。記者梳理發現,在研究生招生“入口”、課程體系、科研及論文訓練、畢業“出口”、分類培養等環節都存在短板。

                                                                        問題一:招考復試形式單一,能力考核不突出

                                                                        “研究生復試常遇幾大問題與踩雷點”“5款研究生復試簡歷模板及面試小tips”……在某互聯網社區,許多應試者追求復試“通關寶典”。作為研究生教育“入口”,當前研究生入學考試分為初試和復試,初試采用筆試,復試采用筆試或面試或兩者兼而有之。學生對“通關寶典”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復試的問題:面試形式較為簡單,專家提問較為固定單一,對學生綜合素質、創新能力、科研潛能的考查不夠;缺乏對學生心理狀況的考核,沒有對學生學術傾向做專業適配性評價;專業型、學術型研究生選拔標準雷同。

                                                                        問題二:研究生課程前沿性、交叉性不足,內容“本科化”

                                                                        《2019年我國研究生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當前我國研究生對課程體系合理性、課程內容前沿性,對課程教學在夯實知識基礎、增加學習興趣、提高創新能力、提升實踐能力方面的滿意度相對較低。記者發現,部分研究生反映老師授課的內容老化,教學幻燈片沿用多年,課程設置前沿性、交叉性不足。此外,研究生課程內容與本科課程有重合現象,在難度上與本科差距不大;課程體系注重知識灌輸而不重視學生個性和能力培養,課程設置多樣性不足,也是研究生普遍反映的問題。

                                                                        問題三:學術型和專業型研究生的區分度不夠,培養方式單一

                                                                        “碩士一共讀了兩年時間,并沒有太多實踐導向內容的融入,有時還會跟學術型碩士一起上課。”張輝(化名)是被調劑到專業型碩士的,在他看來,兩者的培養方式沒有太大差別。按照培養方向的不同,我國研究生教育可分為學術型研究生和專業型研究生兩類。但一些學生反映,二者在課程設置上區別不大,學術型研究生課程對學術研究方法講授不夠;而專業型研究生課程卻又與實踐脫節,且大多采用與學術型相似的“課程+學位論文”模式進行培養。相關調查顯示,從2012年開始,專業學位研究生擁有校外導師的比例一直偏低,進入實踐基地參加專業實踐的比例也不高。

                                                                        問題四:科研訓練學術含量偏低,部分學位論文質量不高

                                                                        參與一定的科研活動、接受必要的科研訓練是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的重要培養環節。但相關調查顯示,參與科研項目的學術含量“很高”或“較高”的研究生比例僅為52.7%,研究生對于科研訓練在提升創造力及自身就業競爭力方面的作用評價也相對較低。畢業論文是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環節,但部分研究生論文還存在內容質量不高,甚至學術不端、抄襲的問題。從2019年底到今年3月,江蘇、廣東、河北三省抽檢共發現近兩百篇“存在問題”或“不合格”的碩士學位論文。

                                                                        問題五:“嚴進寬出”頻被吐槽,分流淘汰機制尚未建立

                                                                        “學生考進學校,只要不是長期缺課、犯重大錯誤等,到達年限就都可以畢業。甚至有導師幫助學生‘放水’。”長久以來,我國研究生教育并未建立起完善的分流淘汰機制,“嚴進寬出”的培養模式被頻頻吐槽。近年來,不少高校向“躺著也能畢業”的怪圈亮劍,陸續公布研究生清退名單,但大多只是針對修業時間超期的研究生,并未從“出口”端真正建立有效的質量控制體系。(記者 周世祥 楊颯 鄧暉)

                                                                        ?

                                                                         

                                                                        在線報名申請表
                                                                        上傳

                                                                        上傳格式要求:jpg、png、zip、docx、、doc、xlsx、xls、pptx、pdf(100MB),最多上傳10個文件